回答|互联网对我们的大脑做了什么看看14位书友的回答( 三 )


在网上看一条新闻也就需要几秒钟的时间,但是完整地看完一期新闻联播需要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
新媒体的发展无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是也让人们变得浮躁,沉不下心。
存在即合理,所以互联网的时代必然有其优势,我们辩证的来看待,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但我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一定是利大于弊,否则其存在的时间也不会长久。
如果说互联网是毒化我们大脑的一种物品,那么外卖、移动支付、电商等新兴产业也将不复存在,我们的生活依旧会像前人那样朴素古老。
我们正处在科技革命之中,纵观世界发展史,每一次的革命都是时代的大发展,所以我们不应该否认新生的事物而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他们更好地存在于时代之中并助推时代的发展。
书友【普绪克】的回答:技术浪潮推进生活方式便捷化的同时,也在改造着我们自身的机能。
我们不舍得离弃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刺激感,也不愿意接受工具越强大,用户越蠢笨的现实。
但是,这确是事实。
工具的强大,让原本进化得到的推理、领悟、记忆和情感能力在不断的退化。同时,也在提醒着我们要去思考变通创新以适应新的潮流趋势。
机能脑力的减退。互联网这个记忆外包,输送的信息量琐碎过量,无法将筛选信息印刻在长期记忆区域,甚至认为记忆信息的不必要性,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储备。
回答|互联网对我们的大脑做了什么看看14位书友的回答】我们的大脑也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工具的应用发生相应的改变,精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焦虑紧张也伴随而来。
机械化的处理问题。过于依赖互联网这个工具,让我们处理任何问题都要问问搜索框,我们遵循着常规而古老的方式处理着近时的问题,却忘记沉下心思,去思考,去创新,去创造。
也许,我们已经正逐渐在失去思考推理领悟的能力。
微妙情感的侵蚀。
互联网工具的强大,让我们精力无法集中造成了我们无法去达到应有的情感深度和思想深度,我们没有足够的心思和精力去体验同情、怜悯这种微妙情感。
学会变通的重要性。
随着工具的强大,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随之而来的,就是淘汰跟不上节奏的行业和个人。生活的艰辛,压力的巨大,让我们不停的低头奔波,却不知何时我们已被淘汰。适时的抬头看看现实的社会,技术浪潮的走势,没准让你现有的能力如虎添翼,迸发新的生机。
书友【苗红川】的回答:作为一位资深的网民,可以说网络好像已经深入了我的骨髓,成了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互联网的信息碎片化确实给人不少诟病,不像传统媒介传递的信息链那样完整,但完整的信息链都有一个弊端,就是每一条逻辑清晰的信息链,都只为表达一个清晰的主旨而服务,除了主旨,其余都是陪衬。
而互联网碎片化,恰恰相反,在互联网上细节可能被发掘放大,超越主旨,配角也可能红过主角。
比如疫情期间的医务工作者,传统媒介传递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宏观精神,而互联网展现的却是满脸的勒痕、疲惫的睡姿、急促的脚步等诸多细节;再比如一部电视剧,视频网站会把每个角色的戏份剪辑成片段,给予相同流量展现,只要你演技好,哪怕你只有几秒钟的跑龙套,都可能成为这部戏最大的赢家!
这正是互联网「浅薄」的魅力,不需要厘清前后主次,也不需要区分出尊卑贵贱。

回答|互联网对我们的大脑做了什么看看14位书友的回答
文章插图
书友【啊嗯。】的回答:「思维创造工具,工具改变思维」这一观点的提出颇具有启发性。书中前面的观点确实值得重点关注。
10年前出版的《浅薄》这本书在今天2020对比看来人类浅薄仿佛已经到了巅峰时期。
无线网的运用,上网速度、时长变得更快也更频繁的全民冲浪时代。打开手机,抖音、快手,知乎、新闻纷纷跃勇从屏幕提示弹出,点击微信订阅公众号一栏,各种方面信息充斥在眼前。
我们人类被动地被迫接受大量信息,而不是主动搜集信息。
互联网的发展既带来方便也是一种困境。
工具促使大脑进化,这种进化或许不是一件好事。
互联网搜集信息的方便性无形中培养了人们的思维惰性。缺乏主动探索的欲望,习惯了接收二手甚者三手的信息,不仅导致专注力缺失、深度思考能力也缺失了,无形中更助长「浅薄的一代」在互联网面前娱乐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