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嘀嗒出行有“证明自己的压力”
[钉科技述评]最近,交通运输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回复了网友对“顺风车算不算网约车,要不要办网约车资格证等”的问题。回复中称:“合法的私人小客车合乘”(合法的“顺风车”)与网约车经营性客运服务有很大区别,不需要办理网约车相关许可。
文章插图
但同时也明确了几点要求:一是应以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事先发布出行信息;二是由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合乘车辆;三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四是每车每日合乘次数应有一定限制。
而在当天下午,移动出行平台嘀嗒出行发布了《嘀嗒出行对“交通运输部谈顺风车算不算网约车:无需办理网约车相关许可”的回应》,其中表示:
“嘀嗒出行多年来一直在交通运输部的指导下,依法合规开展顺风车业务。嘀嗒顺风车的指导思想和业务模式始终遵循交通运输部再三明确的‘以满足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车主不以盈利为目的’顺风车本质特征。”
“嘀嗒会始终坚持顺风车本质特征做真顺风车,不把顺风车做成廉价网约车。”
如果从嘀嗒出行的这份回应来看,他大概率是有不小压力的,因为,在合规开展业务的背景下,嘀嗒出行并不需要再用一份声明来表示什么,而如果没有合规开展业务,一份声明也代表不了什么。
嘀嗒出行的压力,就像六神磊磊前段时间在“读金庸”的一篇内容里写到的,是一种“证明自己的压力”,简单说,就是怕别人不信。
“怕别人不信”,或有以下原因:
从公开信息看,今年2月,嘀嗒出行曾被约谈并责令整改,原因是违规从事出入京顺风车,还有消息显示,嘀嗒出行平台“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
那么,嘀嗒出行就需要让认真整改的形象被外界认知。
【 压力|嘀嗒出行有“证明自己的压力”】进一步而言,嘀嗒出行需要保持顺风车业务的稳定性。
根据10月初嘀嗒出行向香港联交所递交的招股书,其主营业务由顺风车市场服务、出租车市场服务以及广告服务三部分组成。今年上半年,顺风车平台服务收入、出租车网约服务、广告及其他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87.8%、4.9%及7.2%,同期,三项业务毛利率分别为86.3%、30.2%、67.7%。
从这里看,顺风车依旧是嘀嗒出行整体业务的“核心”,而在这项业务上,嘀嗒出行的壁垒其实更多在于“时间”,而不是其它,以“安全”层面为例,嘀嗒出行的体系化机制确实是比较完善的,但无论是行程实时护航、行程位置实时分享,还是车主乘客号码保护等等,其实从技术层面也不算具备高门槛,不是不可复制的。
这样看,与已有或者可能的竞争对手比较,嘀嗒出行的硬实力还不够硬,很可能就是他有“证明自己的压力”的根本原因。
嘀嗒出行,其实可以再自信一些。当然,这需要以真正提升竞争力为前提。(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钉科技”)
- 出行|哈啰出行的“纵横术”
- 模式|破解出租车巡游模式天然短板 嘀嗒出行“出租车·新出行”卓有成效
- 入手|入手不亏的三款5G千元机,款款高性价比,用两年无压力!
- 小号|【微特稿·社会与生活】方便青少年出行 首尔推出小号共享单车
- 出行|嘀嗒出行“出租车·新出行”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空驶率增加司机收入
- 保留|保留“附近订单”,可选头像性别,嘀嗒等顺风车平台隐患仍存
- 市场|zerocar至优出行:自动驾驶驶入大车赛道,将主导未来出行市场?
- 领域|推专用车辆 现代与Naver在出行领域合作
- 卖点|值得入手的三款性价比机型,使用三年无压力,价格都在1500元左右
- 苹果出行好伴侣,Anker Nano 20W快充充电器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