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盈利为目|顺风车已“死”
11月12日,有网友发帖,感叹上班路程三十公里,要是能顺个车费,会减轻不少生活压力,然后直接发问,顺风车算不算网约车,要不要办网约车资格证等。
文章插图
对此问题,没有想到的是,交通部官微11月20日进行了公开回复。回复中,明确指出合法的私人小客车合乘不需要办理网约车相关许可,但应当符合四个条件。四个条件包括有,其一应以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事先发布出行信息;其二是由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合乘车辆;其三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其四是每车每日合乘次数应有一定的限定。
到此,不由得我对交通部竖起来了大拇指,点赞。能够回应普通人的关切,以交通部官微来公开响应,这本身就很有意义。一方面是公开回应网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国内的顺风车业务有明确的指导性。尽管这样的说法,在早先网约车指导意见中也有。
不过,这样的回复,在我看来,似乎不够,至少是,若是按照这样的要求,那么,我只能说国内顺风车市场步入了“死亡通道”。或许,我的判断有点为时过早,但要是分析一下这四条规则,再结合国内的现实案例,很难不做出如此判断。
一般来说,顺风车也是网约车的一种,只不过有四个特征来进行区分。而这四个特征,按照交通部官微重复强调的内容,只要符合的私人小客车,就不需要办理网约车相关的许可了。可问题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者免费互助”,这条在现实中很难达到。
对顺风车车主来说,其它条件都很容易做到,甚至,“不以盈利为目的”,这一点也没有问题。本来嘛,开顺风车就如网友发帖说的一样,只是想分摊一些费用,减轻些生活的压力。盈利,这不会是顺风车车主考虑的内容。
而这“免费互助”嘛,似乎难度有点大。免费互助,肯定将会极大的削弱私家车主打算找合乘人的积极性。自己一个人开的好好的,为啥要找一个“负担”呢?曾经滴滴顺风车设置了不少条件,尝试以“交友社交”为中介,推行顺风车,可惜的是“两次杀人案件”后,该做法被叫停。要是没有足够动力的话,指望着免费互助,来允许合乘,结果就是萧条。
文章插图
若是如发帖网友说的那样,指望“分摊部分出行成本”,这里面的关键就是“部分和成本”两个字。部分和成本合起来,很好理解,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往往成了有关部门自由裁量权发挥作用的“坑”。弄不好,将会让顺风车车主赔了夫人又折兵。
比如说,部分成本,那么多少是部分呢?50%是部分吗?80%是部分成本嘛?还是20%是部分成本呢?之所以这样说,是有真实案例的。今年5月19日,合肥某顺风车车主通过顺风车平台接到了一笔订单,从其所在小区到合肥火车站,路程19.1公里,拼车价格为22.5元。注意,官方的说法,相同里程的合肥出租车的价格是32.9元。这个价格不含堵车、等红绿灯等的费用。
拼车费用只有正常费用的68%,理论上应该是符合部分的概念吧。但车主被合肥交通运输管理处查处,罚款10000元,理由是没有网约车司机资质。为此,车主提起了诉讼,可惜的是被驳回了起诉。到此,让人狐疑起来了,这拼车价到底是多少才符合部分成本的含义呢?
当然了,这里的成本是多少,显而易见更为重要。问题是,成本该如何计算呢?按照官方的说法,巡游出租车运价是经过价格主管部门监审的,主要由燃料费、保险、车辆折旧以及驾驶员的劳动报酬组成,其中燃料费和保险合占40%。同时,在实际计量中,还有起步价、燃油附加费、候时费、长途空返费、夜间附加费等内容。
文章插图
至于,也应该考虑到接送时间成本、交通事故风险成本、车辆折旧费用等等。反正,一旦计算起来,这各种各样的名堂非常多。出租车运价是管控的,这些成本再加上必要的利润,理论上这就成了运价。不考虑利润,那么,这些费用合起来,应该算是成本吧。
显然,成本的内容多少,就很容易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来。比如说,在今年6月10日的一个真实案例中,一名顺风车车主在一个33.5公里的订单中,收取两名合乘乘客90元路费,扣除4元平台服务费后,个人得到86元。而交管部门根据车辆油耗工况、当天油价、实际里程,测算出车辆能耗及通行费成本为28.5元,因此,认定其为非法营运。
- 看不上|为什么还有用户看不上华为Mate40系列来看看内行人怎么说
- 智能手机市场|华为再拿第一!27%的份额领跑全行业,苹果8%排在第四名!
- 培训班|单县残联举办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班
- 长安|长安傍上华为这个大腿,市值暴涨500亿!可见华为影响力之大?
- 手机基带|为了5G降低4G网速?中国移动回应来了:罪魁祸首不是运营商
- 占营收|华为值多少钱
- 车企|华为不造车!但任正非加了一个有效期,3年
- 王文鉴|从工人到千亿掌门人,征服华为三星,只因他36年只坚持做一件事
- 俄罗斯手机市场|被三星、小米击败,华为手机在俄罗斯排名跌至第三!
- 先别|用了周冬雨的照片,我会成为下一个被告?自媒体创作者先别自乱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