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插图
文丨毛球科技
“我看到我这一代最优秀的头脑被疯狂摧毁,歇斯底里地赤身裸体挨饿,黎明时分拖着自己穿过黑人街道寻找愤怒的解决方案,天使般的时髦人士在夜晚的机器中燃烧着与星空发电机的古老天堂联系。”
——艾伦·金斯伯格
许多人在扎克伯宣布将“Facebook”改名为“Meta”后,都感觉到深深恐惧,这个长相酷似“外星人”的男人有着将人类推向虚拟的深渊。
因此,对此感到恐惧的人将“扎克伯格的梦想认为是我们的噩梦”。不过“我们”这个词太有“带入性”涵义,让读者情不自禁的就对号入座。
所以将“扎克伯格的梦想认为是我们的噩梦”改为“扎克伯格的梦想认为是一些人的噩梦”更理性、客观一点,毕竟对一个事物的评价总是存在几种声音:反对、赞同、不做评论。
对于Facebook(现为“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来说,社交元宇宙模式化是他小时候就对社交媒体的“最终幻想”(在以前的文章论述过)。
他有一批非常忠实的科技企业家追随者,他们在营销宏伟的技术突破中茁壮成长,认为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又一重大进步,为全人类的困境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文章插图
当然,也有一些笔者认为这是不幸的,金融和哲学家金斯伯格在其博客中发表了这样一个观点:“当我们看到技术在现实世界中被释放的方式时,扎克伯格及其公司对他们的技术产品的乐观并不总是合理的”。
金斯伯格认为,“扎克伯格乐观的营销材料和‘连接人’的天真乐观是谈话要点,但没有讨论这样一个事实,即随着这些‘社交’技术向外扩展,技术道德问题往往被忽视了”。
金斯伯格的观点和《三体》作者刘慈欣的观点有点类似,刘慈欣说,“人类的未来,要么是走向星际文明,要么就是常年沉迷在VR的虚拟世界中。如果人类在走向太空文明以前就实现了高度逼真的VR世界,这将是一场灾难”。
两者不谋而合的点在于都表达了对元宇宙的担忧,简单来说就是“元宇宙现在该不该出现?以及元宇宙会带来哪些道德问题?”
所以归根结底“元宇宙的赞成与反对之争”就是关于“元宇宙是一念天堂,还是一念地狱之争”。
01、多种声音虚拟世界对人类来说到底是好是坏,难以主观评价,就像抽烟一样,有的人认为它是“精神救助剂”,而有的人对其嗤之以鼻。
文章插图
▼Facebook Horizon,一个处于私人测试阶段的社交世界
所以对元宇宙支持者来说有一个这样的观点:虚拟世界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宇宙的时空限制了人类对外发展的脚步,人类要殖民星球,受到的限制太大,突破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可以将大部分的科技学习和训练放在虚拟现实中,就像现在的飞行员培训一样,同时,也认为虚拟现实可以满足人类的一切精神需求,这样可以极大的节约现实世界的资源消耗,可以将更多的资源用来做科技突破。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难题就是人机接口,就目前的VR来说还是太低端了。
而对于恐惧症来说,有这样一个“未雨绸缪”的想法:随意朦胧中想到元宇宙,忽然觉得这个元宇宙终极形式应该就像电影《骇客帝国》里那样,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大脑神经与计算机连接进入虚拟世界,电脑接受到的视觉、味觉、触觉等信号都是虚拟世界传来的,如果在虚拟世界死亡,大脑接受的信号也是自己死亡了,不及时退出的话,现实中的身体也会死亡,越想越害怕。当然这样想也没错,死亡毕竟人人都恐惧,谁不想多活几年呢!
只能说元宇宙出现的这个节点非常巧妙:人类把地球资源霍霍得差不多的时候。
元宇宙构造的真实虚拟世界与很多智者说过的下一个时代是精神文明的时代相吻合。许多人怀疑现在人类就处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都是我们的意识幻化出来的,用一个说法来形容——“科学的终点是神学,当科学家努力登上峰顶的时候,却发现佛学家早已在此恭候多时了”,而元宇宙只是将人类带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文章插图
▼Facebook宣布设立5000万美元的元宇宙研究和合作基金
当然,这里只是“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关于事物、意识形态的理论博弈,真相如何,现在也难以确证,毕竟谁也无法预料未来会发生何事。
稿源:(钛媒体APP)
【傻大方】网址:/c/1122a0b52021.html
标题:批判者|Metaverse:一念天堂,还是一念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