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滴滴程维公布10年造车计划 首款定制网约车D1只是开始
文/白杨
成立仅8年的滴滴,终于向已经运行了数百年的汽车销售市场,打出了一记重拳。
11月16日,滴滴与比亚迪联合设计研发的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在北京发布,首批车辆正在奔赴首个落地城市——长沙,并于12月正式上线。
“真正为5.5亿共享出行的用户,和上千万的司机设计的一款车”发布会现场,“无证青年”程维如此形容D1。
文章插图
同时,程维也坦言,D1会是一个过渡,它将依靠司机和乘客每天的实时反馈,每18个月迭代更新一次,它的最终形态DX,将完全去掉驾驶舱,实现成熟的L4级无人驾驶。
看完D1的发布后,我便在朋友圈感叹D1是出行领域里程碑式产品,一辆私家车常规用车,上下班代步每天约行驶50公里,而一辆网约车平均每天的里程数是350公里,全月无休。
也就是说一辆共享出行车的利用率约是私家车的10倍,这意味着一辆D1可以吃掉10个汽车销量,卖车这门生意注定越来越难做。D1的出现,就如同年轻的滴滴向汽车消费市场这位老同志,砸了一记重拳,“不讲武德”。
文章插图
事实上,想要做定制共享汽车的并不止滴滴一家,滴滴仅是“手速”最快的玩家。早再2018年,几乎与滴滴联合30多家车企成立“洪流联盟”同时,大众也展示了一款定制电动共享概念车MOIA,并计划通过MEB平台生产。
为何滴滴和车企都执着于做定制网约车?定制网约车相较现阶段的共享汽车又有哪些优势呢?
Alweys Day 1,一切为了用户体验
“如果你真的关注软件,就应该做自己的硬件”,这是现代计算机奠基人 Alan Kay说过的一句话,同时这句话也被乔布斯奉为真理,用在了苹果第一代iPhone的发布会上。
我想,程维应该和乔布斯一样,是那句话的信奉者。不论程维和柳青是否承认,滴滴在提升乘客用户体验上,已经步入了瓶颈期,而亲自参与到汽车的设计和研发中,是滴滴突破瓶颈的唯一解。
正如程维在D1发布会现场分享的那样,我们现在的汽车之所以长这样,之所以会有家轿、SUV等不同类型,之所以多数是5个座位,是因为这是车企为家庭不同用车场景所设计的。但是车企的设计场景中,并没有共享出行这一环。
这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当下,尤为明显,大多数的新技术都是为前排乘客服务的,而后排依然仅是一个出行的座位而已。而共享出行场景下,后排才是最高频使用的位置,当下的汽车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如语音车控、车联网,和共享出行用户毫无关系。
文章插图
因此,想要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就要从共享出行场景出发,专门设计定制一款汽车。定制网约车不光能从司乘需求出发,提升用户体验,还能从底层收集司乘的及时反馈及真实需求,从而迭代迭代优化软件和硬件,建立良性的发展循环。
当然,提升用户体验是滴滴做定制网约车最重要的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D1还蕴含着滴滴对自动驾驶时代的布局。
自动驾驶时代,和算法一样重要的是数据。现阶段滴滴已经在很多网约车上安装了一个名为“桔视”的摄像头,用于获取海量的出行数据做仿真测试,训练自动驾驶算法。
文章插图
但仅依靠加装一个“桔视”摄像头,在挖掘长尾场景时必然存在局限性,例如有时候记录的画面不够完整等。如果从底层设计出发,一辆车从投入到共享出行运营之初,便肩负着为自动驾驶算法训练收集数据的使命,那挖掘到完整有价值信息的效率就大大提升了。
可以说,自动驾驶的时代,就是MaaS的时代,是共享出行的时代。滴滴作为共享出行公司,比任何汽车行业参与者都渴望自动驾驶技术的早日成熟。定制网约车不光能提升道路数据采集的效率,助力自动驾驶发展,还能培养用户共享出行的习惯,在未来Robitaxi时代提前圈定用户。
D1实现全方位共赢
D1的出现到底能改变什么?我认为这会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乘客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D1的多项新颖设计,都是围绕提升用户体验展开的,例如为了让乘客更安全,上下车更方便的电动侧滑门,和三个190大高个都能轻松坐下的超宽裕后排空间,塞下三个行李箱都绰绰有余的后备箱,都让乘客出行变得更从容舒适。
- 研发|闽企制伞有“功夫”项目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中国|Haulotte欧历胜宣布在中国的新工厂投建计划
- 联手|政企联动、市区联手,共享计划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 紧凑|给紧凑MPV装电动侧滑门,为啥只有滴滴做到了?
- 滴滴|“最强之车”已在阵中?聊聊滴滴定制网约车比亚迪D1
- 芯片制造|美围堵计划再次破产,华为找到“新帮手”,供货商:无需美国许可
- 行业|高德“好的出租”计划能否让出租车行业脱胎换骨?
- 产业带|拼多多计划5年扶持100个产业带 联手5000家制造企业共创新品牌
- 方式|富维薄膜计划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出售Dornier生产线
- 搜违禁词将出现公益宣导页 看“绿网计划”如何打造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