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飞书第一次发布会,尝试解答 B 端产品的几个难题( 三 )


发布后当天,来到现场支持的客户既有小米、物美、华住这样的大企业,也有交个朋友、笑果这样的中小型公司。在这些体量不一的商业体身上,不断应验着同样的 “飞书效应”。
大公司以小米为例。这家公司不仅有手机业务,还有互联网业务、智能硬件业务、线上线下零售和国际化业务,可以说是一家业务高度复杂的综合商业机构。
单就开会这个场景,飞书实实在在地帮助小米提升了效率。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王川透露,小米的人工智能部例会涉及到很多其他的部门,有 90 多人参与,并且来自全国各个不同的地方,有北京的、武汉的,还有南京的,大家聚集起来的成本非常大。
“我是特别讨厌开这么大规模的会,因为这样的会通常会变成汇报者和老板的二人转。”王川说,“很多人参加这样的会,但都不说话,大家的智慧没有被贡献出来。”
采用飞书后,小米的人工智能部例会采用了基于飞书文档的 “飞阅会”,不仅取消了实体的开会场景,还完全改变了开会的流程和效果。
汇报者提前准备好议题和背景资料,每周一下午两点会议开始后,大家先用十分钟来阅读资料。因为飞书支持多人同时编辑内容,所以在看资料过程中,如果有疑问的地方,与会者可以直接在文档里标注评论,汇报者也能马上回复评论。
阅读环节结束后,汇报者梳理大家的评论和互动,形成结论和 ToDo。相较以往的开会方式,飞阅会让更多同事真正参与了进来,并且整体流程也更加高效。
后来,小米国际业务的例会也采用了飞阅会,不仅取消了会议室,还取消了开会的固定时间。因为国际业务涉及很多国家,不同与会者之间有时差,所以每周六下午,主持人会开启会议文档,周日晚上八点再关闭文档,让大家有充足时间去阅读,不再受限于时差。
全球各地的与会者,通过在文档上评论和互动来“开会”。由于飞书具备翻译功能,所以很好地照顾了其他语种的与会者。王川总结道:“采用飞书后,我们不仅解决了空间上的错配,也解决了时间上的错配。”
整理|飞书第一次发布会,尝试解答 B 端产品的几个难题
文章插图
在接受采访时,王川还补充,由于采用了飞阅会,会议内容以文档的形式沉淀了下来。“知识沉淀原来是在人的头脑里,人来了就带来了,人走了就带走了。现在知识有了大量文档的沉淀以后,这个 Know-how 就沉淀在组织上了”。
可见,在实际的场景中,飞书为小米提供了真实的价值。同样受益于飞书的还有笑果文化,他们打造了《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等多档广受欢迎的喜剧综艺。
笑果文化在 2020 年 3 月份开始使用飞书协同办公。作为一个创意型公司,他们面临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大家作息时间不一样。可能有 10 点钟起来创作的,有下午 2 点钟起来创作的,也有夜里2点才创作的。
笑果文化联合创始人、CEO 贺晓曦分享道:“飞书至少把我们对于创意管理的想法工具化了,不再是一个顶层的人发布任务,再收集单线程的结构,而是分布式结构,在工具表达上非常契合我们内心对管理的想法。”
他还举了一个文档用于公司内部交流想法的例子:今年 5、6 月份,李诞在公司内部写了3万字的工作手册,是这几年写脱口秀和做创作的想法。以往只能打印出来传阅,或者写一个Word,现在以公开信的形式发布在大群里,所有的创作者都去看,看完之后有评价,有点赞,还有回贴。
“这是我们非常期待去激发的东西。”贺晓曦说,“最具有现代思维的工具,会把大家的思维凝聚起来。”
在小米和笑果文化这两个体量和领域截然不同的公司上,“飞书效应”都得到了应验。与其说是飞书这个工具带来了生产力,不如说是飞书背后的理念——协同至上而不是老板一言堂、激发员工而不是管控员工——让企业在日常运营的细节中,得到效率的提升。
谢欣在发布会上说,飞书的典型客户并非来自单一的行业,当我们去寻找他们的共同点,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越是追求卓越的企业,越渴求卓越的工具。而且越是这样的企业,他们越喜欢飞书。
回到开头的问题: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 B 端产品?怎样的产品才算趁手?B 端产品如何真正获得用户的喜爱?
整理|飞书第一次发布会,尝试解答 B 端产品的几个难题】从过往案例和新版本中,能看到飞书答题的方向:主动变革陈旧的范式,及时引入最前沿的功能,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趁手的产品不一定有多新,重要的是解决用户在使用原有功能时的痛点;当一款 B 端产品既能紧跟时代趋势、又可以把现有功能做得趁手,自然能同时获得企业主和员工个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