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电商」,我有几点不成熟思考

编辑导读: 社区电商本不是一件新鲜事 , 但是直至今年的疫情 , 才让它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馍馍” 。 各路资本纷纷入局 , 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 本文作者从团购的底层经济学出发 , 结合具体场景、交易对象和交易模式 , 对社区电商的发展趋势展开了分析探究 , 并总结了自己的几点想法 , 与大家分享 。
关于「社区电商」,我有几点不成熟思考文章插图
写在前面近日参加公司管理者培训 , 收到下属反馈 , 在建议一栏看到一条“希望多关注下属的个人成长” 。 我思索良久 , 回顾了过往给团队开会的场景 , 确实仅专注于工作内容本身了 。
优秀的产品经理是需要思考力的 , 虽然我一直在团队内倡导 , 但未有实践 。 趁此机会想在部门周会上增加一个可以引发大家思辨的环节 , 久而久之真正的形成勤于思考的团队文化 。 适逢最近「社区电商」大热 , 于是便有了跟团队同学分享我是怎么思考「社区电商」这件事的想法 , 也便有了这篇文章 。
限于我并未身在局中 , 引用的相关数据和现状也未尽详实 , 所以文中所述也仅是我基于有限认知下的一点不成熟小思考 , 并不代表我所在的组织 。 欢迎有不同想法的同学交流讨论 。
本文会分为四部分:

  1. “团购”的底层经济学模型
  2. “社区”场景下的特征和“交易对象”选择
  3. “团长”+“定点取货”是如何促进交易的
  4. 瞎想“社区电商”的未来和决胜点
从过去 , 看现在 , 聊未来 。
01 “团购”的底层经济学模型首先先聊聊“团购”吧 。 “团购”的本质是交易 , 而交易是指买卖双方对有价物品及服务进行互通有无的行为 。
【关于「社区电商」,我有几点不成熟思考】如果把交易行为看成是一个系统的话 , 那么其中存在两个要素:即需求(买)和供给(卖) , 而价格(有价)则是两个要素间的链接 。 那么价格这个链接 , 是如何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呢?可以先看下面这张图:
关于「社区电商」,我有几点不成熟思考文章插图
图中纵坐标是价格 , 横坐标是量 。 随价格降低倾斜向下的 , 是需求曲线;随价格上升倾斜向上的 , 是供给曲线(现实条件下 , 需求和供给曲线都不是笔直的 , 上图只是为了理解便利) 。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A点 , 是最可能的成交点 。
从图中可以看出 , 需求量随着价格的降低而增加 , 通俗讲 , 就是价格便宜买的人多(拼夕夕1块一双拖鞋 , 虽然我现在还有一双但我也会想再买一双留着备用) 。 所以只要价格够低 , 就能够刺激需求 。
但从供给侧正好相反 , 供给量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增加 , 也就是东西贵 , 卖的人多(如果闲鱼上有人出价10000块收二手拖鞋我会毫不犹疑拿出我的拖鞋去卖) 。
理论上达到A点 , 供给侧是没有动力降价的 。 而互联网“团购”的出现 , 让需求侧形成了网络规模效应 , 从而给了供给侧提升生产、转运效率的可能性 , 这就可以推动整条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也就是图中向上倾斜的虚线) , 从而在A’点与需求曲线重新相交 , 也就是以比以前(A点)更低的价格达成了更多的交易 。
总结:
  1. 低价刺激需求增加;
  2. 网络效应提升供给侧效率 , 从而总供给曲线向右移 , 从而向市场提供更低的价格 , 集合(一)便会促进成交 。
02 “社区”场景下的特征和“交易对象”选择在这部分还是会围绕供、需、价格来讨论社区场景下的特征和交易对象的选择问题 。
一个小区有什么特征吗?
在一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以及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
总结起来四个字“有限聚集” 。
为了不使得问题复杂化 , 我们先假设全宇宙只有一个社区 , 就是回龙观 。 那么对于回龙观来说 , “聚集”意味着需求侧的多元和通过协同形成网络规模效应的可能 , 这是“团购”模式落地社区positive的一面 。 而“有限”则意味着需求规模存在天花板 , 这要求“团购”模式在社区的落地必须有抓手来突破规模瓶颈 。
如果从“交易对象”选择角度来看 , 这个问题就变成来 , 在规模有限的情况下 , 我们需要通过________的“交易对象”选择 , 在回龙观需求侧产生网络规模效应?这道题我的答案是“高频次(天天天都需要)高覆盖(家家都需要)” 。 生鲜就是个非常合理的交易对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