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中医这样治疗小儿感冒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寒|中医这样治疗小儿感冒
文章插图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
辨证思路与方法
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感冒又称伤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气候骤变及冬春时节发病率较高。
任何年龄小儿皆可发病,婴幼儿更为常见。因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邪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证。
【主要病因病机】
1.感受风寒 风寒之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肺气失宣。
2.感受风热 风热之邪,侵犯肺咽。
3.感受暑湿 暑邪外袭,卫表失宣,暑多夹湿,暑湿之邪束表困脾。
4.感受时邪 外感时疫之邪,犯于肺胃二经。疫邪性烈,易于传变。
5.感冒夹痰 小儿“肺常不足”,感邪之后,失于宣肃,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而内生痰液,痰壅气道。
6.感冒夹滞 小儿“脾常不足”,感邪之后,脾运失司,则易致乳食停滞,阻于中焦。
7.感冒夹惊 小儿“肝常有余”,感邪之后,热扰心肝,引动肝风,扰乱心神,易惊惕抽风。
【辨证注意点】
1.根据临床表现区分风寒、风热、暑湿、时邪感冒。
2.注意小儿感冒特点,易夹痰、夹滞、夹惊。
3.根据发病季节,判断感冒证型。冬春二季多为风寒、风热感冒;夏季多为暑邪感冒;冬末春初,起病急骤,发病呈流行性者多为时邪感冒。
风寒|中医这样治疗小儿感冒
文章插图
【辨证思路】
一、明确诊断
1.诱因 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或与感冒患者接触,有感受外邪病史。
2.症状 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微咳等为主症。
3.感冒伴兼夹证者 可见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大便失调;或睡卧不宁,惊惕抽搐。
4.血象检查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5.病原学检查 鼻咽或气管分泌物病毒分离或桥联酶标法检测,可做病毒学诊断。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链球菌感染者,血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增高。
二、辨证要点
辨疾病性质及兼夹证
三、辨证论治
风寒|中医这样治疗小儿感冒
文章插图
【经验方及常用中成药】
一、常用中成药
1.午时茶颗粒 用于风寒感冒夹滞证。
2.小儿感冒颗粒 用于风热感冒证。
3.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用 于风热感冒证、感冒夹滞证。
4.清热化滞颗粒 用于风热感冒夹滞证。
5.藿香正气口服液 用于暑邪感冒证。
6.清宣止咳颗粒 用于风热感冒夹痰证。
7.清开灵颗粒 用于时疫感冒证和感冒夹惊证。
二、经验方
1.生葱茶(经验方)
功能:散寒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感冒(风热犯肺)。
组成:茶叶10g,生葱根3条,银茶5g。
用法:开水150ml冲泡,代茶。
2.苏羌茶(《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功能:辛温解表。
主治:感冒(风寒犯肺)。
组成:紫苏叶、羌活、茶叶各9g。
用法:上3味共制粗末,以沸水冲泡即可。每日1剂,不拘时温服。
3.银花薄荷饮(经验方)
功能: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感冒(风热犯肺)。
组成:银花30g,薄荷10g,鲜芦根6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温热服。
4.五神汤(《惠直堂经验方》)
功能:发汗解表。
主治:感冒(风寒犯肺)。
组成:荆芥、苏叶、生姜各10g,茶叶6g,红糖30g。
用法:随量服。
5.姜糖苏叶饮(《本草汇言》)
功能:发汗解表,祛寒健胃。
主治:感冒(夹滞)。
组成:苏叶、生姜各3g,红糖15g。
用法:泡服,日2次,趁热服食。
风寒|中医这样治疗小儿感冒
文章插图
【其他疗法】
一、药浴疗法
1.羌活30g,独活30g,细辛15g,防风30g,紫苏叶30g,白芷30g,桂枝20g,葱白30g,淡豆豉30g。煎水3000ml,候温沐浴,每日1~2次。用于风寒感冒证。
2.金银花30g,连翘30g,柴胡30g,桑叶30g,大青叶30g,薄荷20g,蝉蜕30g,栀子30g。煎水3000ml,候温沐浴,每日1~2次。用于风热感冒证。
3.香薷30g,金银花50g,连翘50g,柴胡30g,防风30g,淡豆豉30g,扁豆花30g,生石膏50g,鸡苏散50g,板蓝根50g。煎水3000ml,候温沐浴,每日1~2次。用于暑邪感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