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插图
今年双11,讨论更多的是「双11是不是被杀死了」。
一边是大部分媒体在唱衰双11,GMV增速下滑、人口红利见顶、流量太贵、品牌不赚钱、直播抢流量等,这些是认为「双11被杀死」的论据;另一边,平台也在不断向外界传递声音,类似平台方做的是长期生意,不盲目追求增长,更注重消费者购物体验之类。 双11之于品牌的重要性,无需赘述。不过,在这种舆论环境下,双11的「生死论」,难免也在牵动着品牌明年的营销预算、规划。
往近了说,就是明年618营销应该放在什么量级位置上?品牌618该怎么做?要想弄明白明年应该怎么做,先来搞清楚双11「已死」言论背后的问题所在。
直播杀死双11?
双11走过了13个年头,经历了互联网爆发期、人口红利爆发期、科技技术爆发期,在这些爆发期的背后,都为双11带来了高速增长。但窗口红利期总会过去,直到下一次红利期,新的增长点到来前,双11不免会陷入增长停滞的状态。
在去年一度出现高增长、高流量的直播,曾被人视为解救双11危机的「良药」,如今,反被看作成杀死双11的最后一把铡刀,加速了双11的「死」。
头部主播分食GMV和流量,双11内卷?
从直播端数据来看,10月20日开售当天,李佳琦、薇娅两大主播的直播间观看量近5亿人次,往期李佳琦直播平均观众数为2000万,当天直接飙升到了2.5亿。同时,两个人的单日直播销售额爆涨,合计超180亿元,刷新历史纪录。此外,在11月11日当晚,薇娅货品数量超过310个,吸引了1亿人次观看,GMV约为11.06亿。李佳琦带货数量280个,吸引了8600万人次观看,GMV是6.96亿。
尽管,平台方一直对外宣称在去中心化,可现实情况还是让外界感到「直播在抢流量」。一个明确的现象是,今年双11淘宝首页增加了“直播”的新入口,与“订阅”“推荐”并列,而这样的一级入口,无疑是为了网罗更多公域流量。同时,直播被诟病的还有日常低价,导致双11电商大促「优惠不像优惠」。
在直播赛道上,品牌们的选择几乎是一致的,抓住直播。头部主播在发力,品牌店播也成为了“日不落”。数据显示,针对品牌店播,整个双11期间店播增速非常高,过千万人次的直播间,90%都是来自于店播,速度一直在加速。
消费者:看你们内卷,我累了。
从平台官方发布的数据来看,天猫双十一总交易额为5403亿元,同比增长8%,在过去四年中该增速平均保持在26%以上;京东累计交易额为3491亿元,同比增长29%,而在2018和2019年京东该数据增速分别为26%、28%。数据表明,平台方的GMV出现增长疲软的情况。
文章插图
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双十一全网交易额同比增速仅为12.2%,这是12年来最低增速,消费者购物「热情」有明显下降。从全网包裹数上也能进一步感受到消费乏力,双十一当天全网包裹数仅为11.58亿个——只勉强高于2016年双11的10.7亿个的成绩。
可见,在这次双11,直播的增长更为亮眼。但这并不足以说明「直播杀死了双11」。
直播充其量是个次要矛盾,我们更需要回归到双11的本质来看待问题,找到主要矛盾,而影响整个交易核心的因素就是消费者。因为双11本身是一场供需交易,当消费需求降低、消费热情降低、消费能力下降等,整个交易额必然下跌。
根据时趣洞察引擎数据显示,今年用户对于双11讨论情感偏向值为7,相对于去年有明显降低,去年情感偏向值为25,用户对双11的热情、正向反馈已出现明显下跌。
文章插图
数据来源:时趣洞察引擎
从双11期间的一些舆论热点迹象来看,如野性购物,理性退货、Excel大战省时间、不做尾款人,双11到底便不便宜等话题热度攀升,可以看到,用户围绕双11的讨论更在意“购物体验、优惠价格、省时省力”。
时趣认为,对于品牌而言,谁杀死了双11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思考如何运营好用户。只要运营好用户、经营好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关系,让消费者满意,有购物欲望,同时,面向消费者,做好每一次品牌营销。那么,每次电商节,对品牌来说都是一次正向曝光,一次增长机会、生意机会。
双11未死,只不过品牌面临的双11挑战将从「商业化」变成「常态化」,难度系数提升了。
今年双11透露的5个关键信号随着难度系数提升,明年的电商节一定会呈现这样的状态:有人在退出,有人在加码。
稿源:(创业邦)
【傻大方】网址:/c/111YAJ92021.html
标题:双11「已死」?明年618还有出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