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美团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顶尖产品思维”(ID:dingjianchanpinsiwei),作者:狼和哈士奇,36氪经授权发布。
滴滴取消补贴,将抽成提高后,遭到了一些司机的强烈反弹
滴滴订单多,这些司机可能不会拒绝在滴滴上接单,但是他们可以私下跟乘客协商,给乘客一些优惠,让乘客在滴滴上取消订单,直接线下交易
这就是滴滴司机的【逃单】
【逃单】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切走订单,像滴滴司机的逃单;另外一种则是切走用户,像餐饮商家引导用户通过微信等私域下单,绕过外卖平台。表面上看,后一种是比前一种对平台的危害性更大的,这是单笔订单和单个用户(多笔订单集合体)的区别
一般来说,互联网交易平台都难免会面临这个问题,但是不同交易平台的表现不同,有的危害大,有的危害小。
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相比较于纯电商,生活服务电商是更加容易被逃单的。
那么逃单究竟是怎么回事?
01 互联网交易平台一般是指将某种业务的供需两端整合到线上交易的平台,典型代表如电商平台淘宝(电商商家→消费者)、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美团外卖(外卖商家→消费者)、出行平台滴滴(司机→乘客)等
因为核心是供需两端的交易,从经济学的角度,只要供需双方都有利可图,那么【逃单】就可以发生
有利可图意味着【逃单收益(效用)>逃单成本】。
这里收益和成本是从广义的角度去定义的,用户具有异质性,每个用户的认知和偏好都千差万别,在不同情境下对收益和成本的感知也不会完全一样,这里只笼统的囊括。
比如说滴滴的【逃单】事件,司机之所以愿意给乘客优惠,是因为相比较这让利,平台抽佣让司机得到的更少;乘客之所以愿意取消订单,是因为相比较取消订单的成本,司机让利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对于双方来说,逃单相比平台交易是有利可图的。
实际上,双方要在交易中同时达到收益大于成本是没有那么容易的。比如说外卖商家引导用户绕开外卖平台、通过微信下单。用户可能一单省了几块钱,但是如果商家配送很慢,远远比不上平台配送,或者体验极差,用户可能就不愿意再通过微信下单了,在用户的感知里,效用并没有大于成本
逃单产生的前提往往是平台和用户的利益发生了冲突,比如说滴滴抽成变高、司机利益受损;外卖抽成变高、商家利益受损
逃单本质上是平台和用户(司机、外卖商家是平台供给端的用户)围绕着收益和成本进行的一种博弈。
02 什么样的业务容易逃单呢?或者说为什么有些交易平台逃单的现象这么严重、危害性这么大?
表面上看,是盈利模式决定了,但归根结底是业务类型决定了
滴滴司机要逃单、外卖商家要切走用户,是因为平台抽成变高,因为交易平台的主流盈利模式是抽佣。
随着平台进一步发展,商业变现的压力越来越大,抽成也就越来越高。这两年外卖商家与外卖平台的矛盾越来越大,爆发的冲突越来越激烈,就是因为外卖平台的佣金率一升再升。
如果是像货拉拉,主要盈利方式是收取会员费,司机则没有动力去逃单
货拉拉向司机收取99/699元的会员费,99元一天可以接两单,超出两单就只能接一些别人来不及接的订单;而699元可以无限接单。
之所以采用不同的盈利模式,归根到底还是业务类型决定了。实际上,业务类型也决定了逃单的类型是【切走订单】还是【切走用户】,决定了逃单的影响程度如何、危害性多大
如何去衡量业务对于逃单的影响?
可以从客单价、交易对象、交易频率和交易时效来进行衡量。
客单价 客单价越高,相同抽佣比例下的佣金就越多,就越容易逃单。
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客单价越高用户逃单意愿就越强烈,第二点是客单价越高,逃单就越存在有利可图的空间。
比如说打车,如果车费低,抽成也低,司机逃单意愿就弱,同时让利给用户的空间也小,越难以达到双方都有利可图,反之亦然
交易对象 有些平台交易对象越多元,越难被切单,这跟需求的多样化和标准化息息相关。
比如说外卖,商家越多,消费者选择越多,对于消费者价值越大,单个商家很难切走该用户的全部外卖需求。商家将用户导到微信,用户就算用微信给这个商家下单,也不会放弃使用平台,因为平台上商家多、可选择多,商家切走的是这个用户在这个商家下单的需求,如果他不选择这个商家,还是会回到平台上来的
稿源:(Auto旅行家)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11J29A02020.html
标题:滴滴司机|平台和用户的“逃单”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