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蕾|自卑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这几种父母


郝蕾|自卑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这几种父母
文章插图
父母给孩子肯定,孩子才有勇气,才能坚定。父母给孩子欣赏的眼光,孩子才能绽放自信的闪光。
知乎热门看到一个问题:从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种怎样的感受?
走路很慢,低头,遇见人就缩成一团;
说话声音很小;
不敢看人的脸;
人多的时候尽量不动;
不说话,也不笑…
有人问,什么样的父母养出了自卑的孩子?
其实,没有人生来自卑,每一个自卑的孩子,都能从他的原生家庭中找到答案。
自卑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这几种父母。
郝蕾|自卑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这几种父母
文章插图

  • 过高期待的父母
演员郝蕾曾在节目《十三邀》中谈起自己的原生家庭。
采访中,郝蕾说,这么多年来,父母对她抱持很高的期待,但却又总是打击她,“演得还行”,就是最好的评价。
郝蕾|自卑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这几种父母
文章插图
为了迎合父母,郝蕾也给自己很大的压力——要做到最好,要坚强,要隐忍情感和泪水。
即便是要求自己必须坚强,在回忆起童年的时候,还是没能忍住委屈的泪水。
我想,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但偏偏是用错方向的这份爱,给孩子带来难以抚平的伤害。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冒充者综合症,又称自我能力否定倾向。
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待,会直接钝化孩子对成就的认知。
这会导致孩子无法从最依赖的家庭中,汲取足够的成就感。
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能量,孩子便会产生一种自卑的情绪。即便是成绩优异,也会不断否定自己。
作家三毛曾写给父亲的信中说:我一生的悲哀,不是没有赚得全世界,而是请你欣赏我。
对一个孩子来说,最绝望最无力的,是无论如何努力,父母眼中都看不到自己。
郝蕾|自卑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这几种父母
文章插图
郝蕾|自卑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这几种父母
文章插图
  • 打压挫折式的父母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任何一个超过孩子承受范围的复杂挑战,都有可能给他们造成不小的内心打击。
很多家长不知道,自己脱口而出的话,对一个孩子会产生恒久的影响。
《中毒的父母》书中所说:
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心理咨询师罗伯特的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主人公蛤蟆先生在别人眼中是一个热情、时尚且爱冒险的人。
郝蕾|自卑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这几种父母】可他却常常对朋友倾诉:
“我感觉自己没什么价值,生活一团糟。和其他人相比,自己看起来像个笑话。”
郝蕾|自卑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这几种父母
文章插图
为了让自己走出困局,他去做了心理咨询。
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蛤蟆敞开心扉,忆起童年。
印象中父亲对他说过最多的话是:不准这样做!你看起来太蠢了!回你的房间去,不准出来!
提到父亲,蛤蟆先生开始嚎啕大哭。
看似强大的外表之下,是他那颗脆弱敏感的心。
对他而言,父亲的负面情绪和言语,是了提醒着他“你就是个废物,干什么都不行”。
很多时候,伤害孩子的,不在事情本身,而是父母的那句“你不够好”。
蛤蟆先生的脆弱、自卑、抑郁,都离不开父亲数十年如一日的“负面和否定”。
郝蕾|自卑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这几种父母
文章插图
心理学家费尔贝恩曾说:
“孩子受到父母不好的对待时,为了维持父母是好的这种意向,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不好的。
父母贬低的教育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一个根,孩子会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认为自己就是糟糕的。”
长期遭受打压和不好的对待,孩子会感觉到极大的压力,长大后变得自卑,且自我价值感远远低于正常孩子。
郝蕾|自卑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这几种父母
文章插图
  • 控制欲强的父母
在央视筹拍10年,跟拍2年完成的纪录片《镜子》中,有个16岁的男孩叫家明。
家明放纵自己,上网成瘾,喊着要去“流浪,”实则只是想要逃离父母的控制,这是他最深层的渴望。
让人吃惊,家明一个快成年的人,至今依然连自己穿什么都做不了主,平时骑车去稍微远一点点的地方,也不被允许;
喜欢小动物,一次次买来小狗,却总被父母无情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