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家庭生活“三好生”


“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成为‘三好学生’(身体好、性格好、生活习惯好),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无论教师与校长多么能干,也很难改变孩子‘差生’的命运。”
这是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对日本1443位家有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孩子的母亲做了问卷调查后得出的结论。2007年,他出版了调查报告式著作《阶层是会遗传的》,指出“父母的生活习惯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能做的就是改善孩子的生活习惯”。
我们印象中的“三好生”是学校评选的,只有一部分孩子能达标。而社会学家眼中的“三好生”更接近生活。
把孩子养得“身体好、性格好、生活习惯好”,既是每位父母的初心,也相当于给孩子存储了丰厚的家庭文化资本,堪称家庭教育的“吉祥三宝”。
父母的生活习惯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能力|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家庭生活“三好生”
文章插图
能力|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家庭生活“三好生”
文章插图
能力|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家庭生活“三好生”
文章插图
身体好的孩子精力充沛,做事积极主动

能力|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家庭生活“三好生”
文章插图
能力|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家庭生活“三好生”
文章插图
大量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发现,自由玩耍、角色扮演、嬉戏打闹等创造性活动,是孩子健康生活的核心活动,对孩子的认知发展、社会情感能力和社交能力都非常重要。童年“没有玩够”的孩子,不仅难以有个好身体,社交、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爱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真正的快乐和刻苦精神就表现在观察、幻想、创作、游戏和自由的表达等忙碌的过程中,自由玩耍不仅有消除焦虑、缓解压力的作用,玩耍中培养的专注力、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迁移到儿童今后的学习中。幼儿园里最活跃、贪玩的孩子,到了小学往往是学习最积极的学生。
以色列学者莎拉·斯米兰斯基研究发现,随心所欲的玩耍能让孩子拥有更好的认知创造力、更好的语言理解力、更好的解决能力、更强的好奇心、更高的智力、更好的社会情感活动能力,让孩子减少攻击行为、更富有同情心、更有效地克制冲动行为,让孩子拥有更佳的情绪和社交调整能力、更富有创新、更富有想象、注意力持续时间更长、更具责任感……
在生活节奏紧张、外卖一点就来的今天,还有一个影响孩子身体的因素是父母不给孩子好好做饭。厨房犹如家庭的心脏,餐桌时光是最轻松自然的家庭教育课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经做过全国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调查,关于“哪些家庭的孩子学习好”,其中一个指标就是“父母每周能跟孩子一起吃三顿以上晚餐的家庭”,值得关注。
社会情绪能力和人际交往智能是核心竞争力
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父母是否看重书本知识学习忽略生活常识?比较舍得为孩子花钱,还是舍得花时间陪伴孩子?教育孩子这件事更多指望学校和老师,还是经常反省、提高自己?……每一个选择都折射出自己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人才观。也就是说,父母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按照心中的目标塑造孩子的未来,为孩子的核心竞争力赋能。
脑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认为,“孩子今后能否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人生能否幸福快乐,是由情绪能力(而不是智商)决定的”“但目前大部分家长却只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忽略了情绪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社会情绪能力,即正确地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绪,引导自己的思维和行动,类似于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多元智能中的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在人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能力|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家庭生活“三好生”
文章插图
在三浦展眼中,自我封闭、不喜欢与人接触、乐于一人独处,是“下层社会”的特点,而“沟通能力强的人,比较容易找到工作,比较容易获得高收入,也更容易拥有美好的婚姻”,虽然描绘的是日本的情形,也值得中国的父母深思。
社会情绪能力和人际交往智能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业发展。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曾追踪调查1765名学习困难学生,发现87%困难学生不是智商或学习能力缺失而是存在心理问题,比如厌学、考试焦虑、恐惧、忧郁、青春期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