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批评归批评,但这4个底线别轻易碰,碰了就是在“毁”孩子
批评,是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无法避免得一种手段。
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适当的批评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让他加以改正,但批评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倘若控制不好力度,批评就成了毫无意义的打压,爱也成了害。
冬瑜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没什么存在感,原因无他,实在是因为她的话太少了,她可以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这让冬瑜的家人非常着急。
其实她小时候还是个可爱活泼的“小话痨”,经常围着爸爸妈妈叽叽喳喳地说话,也很喜欢帮忙做家务。
文章插图
大概是从6岁开始,她逐渐开始变得沉默了。因为她发现无论做什么,都会收到妈妈的批评。
哪怕她在幼儿园表现的特别好,奖励了一朵小红花,妈妈也从来不会奖励她,只会说:“才一朵有什么好骄傲的,要争取每天都拿到。”
不仅如此,每次亲戚聚会的时候,她妈妈总当着所有人的面挑剔她这不好那不好,丝毫不顾及她的感受。
渐渐地,她开始觉得自己说什么错什么,什么都不会。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越来越沉默了。
文章插图
当批评成了纯粹的泄愤和不满,终究会变成插向孩子心口的软刀子,一点一点摧毁他的自信。但要如何才能正确把握批评的这个度呢?
其实很简单,谨记这四条红线不要踩就可以了。
1、全盘否定
就如同案例中冬瑜的妈妈一样,无论她做什么,做得多好都会给她泼冷水。这种方式就是纯粹的打压了。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文章插图
也许父母的批评是为了不要让他骄傲,但一味的否定就相当于不断在给孩子“你不行”的心理暗示。
这种心理暗示的声音会越来越大,最后彻底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变得自卑、内向,什么都不敢做,什么都做不好。
2、当众指责
是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也不例外。虽然能理解家长因为孩子的错误而怒发冲冠,但也不能不分场合。
在众人面前指责他,就相当于当着所有人的面狠狠给了他一巴掌。这些陌生人异样的目光会埋在他的心底,让他怯懦、害怕,从此畏惧他人的目光。
文章插图
还有一种情况,是当着熟悉的人面前,比如说:全班同学、所有亲戚。这样他不仅会自卑怯懦,还会因为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人而对他们心生抵触。
之前就遇到过一种情况,一个小孩偷了两块钱买早餐,结果被家长追到学校里又打又骂。最后这个孩子死活都不愿意再去学校,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3、不要总是翻旧账
有不少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都喜欢翻旧账,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要拿出来说,没有人喜欢被翻旧账。
文章插图
可能家长觉得这是在提醒孩子,让他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然而,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又一次的伤害。
既然事情已经过去了,那就让它过去,不要一直揪着不放。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提醒他曾经做过的措施,除了让他愈发不耐烦或者愧疚难安之外,别无他用。
4、不要无意义的侮辱谩骂
批评也好,日常生活也好,父母都应该警惕自己的言行。有时候父母在气头上脱口而出的谩骂,比利刃还要伤人心。
文章插图
例如:
- “你怎么不去死!”
- “生你有什么用,还不如养条狗!”
- “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你就是个废物!”
- “……”
【 底线|批评归批评,但这4个底线别轻易碰,碰了就是在“毁”孩子】批评有度,才是真正的教育。只要做到不踩上面几条红线,那么批评就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 方式|当批评扎根在孩子心里,这种“伤害”你意想不到
- 冬季|冬季冷归冷,但空气干燥易上火,家长知道这些,让宝宝吃嘛嘛香
- 回归|为什么学霸父母,生出的孩子大多都是“学渣”?这叫均值回归
- 妈妈|“妈妈,你批评我吧”,熊孩子突然“转性”,只因“心理制裁”
- 闯祸|孩子做错事,这3种批评方式不可取,不仅伤自尊,长大还记恨你
- 简便|对孩子批评与表扬,是最简便的教育方法,但必须正确地运用
- 人认为|白岩松:中国教育最该批评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这些错误太低级了
- 月子|42天的月子里,坚守4个底线,或许能让你产后重生不易老
- 底线|产后塑形并非难事,孕期若能坚守2条底线,产后瘦下来很容易
- 星巴克|儿子请同学喝星巴克被老师批评,宝妈霸气回怼“又没花你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