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母职|妈妈们,就算你付出全部,也不一定能培养好孩子!
1
孩子的不自觉,其实是想逃离
小兰最近跟我抱怨8岁的儿子阳阳太不自觉了。
其实阳阳学习成绩挺好的,无论是做线上打卡作业,还是书本作业都是挺顺利的。
每次她坐在儿子的旁边陪同时,小家伙都能很快的完成作业。
可是当她有事走开一会在回头看时,儿子不是在发呆就是在转笔,完全没有写作业的意思。
【 密集母职|妈妈们,就算你付出全部,也不一定能培养好孩子!】气急了的小兰吼儿子:“你就不能自觉一点,总要有个眼睛盯着才用功吗?”
谁知儿子慢悠悠的回答道:“反正你也没什么事,从小到大,不都是你陪着我的吗!”
私底下阳阳却跟我孩子说:
“如果妈妈在旁边待着,那我肯定会按照她的要求好好写作业,当妈妈不在身边了,就是我的自由时间,想干啥就干啥,如果妈妈不盯着,你还学习,就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了,那不是傻吗?”
仔细想一下,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这样想确实是对的。
文章插图
妈妈的过多干预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探索和成长的空间,孩子有太多的时间被父母严加看管,所以要寻找一切机会抢回自己的自由,这就出现了妈妈眼中“孩子自觉性差”的问题。
真正好的教育是家长解放自己,同时也成就孩子。
父母不能总是围着孩子转,而是要做真实快乐的父母,达到良好的亲子关系。
2
密集母职的教育方式让家长疲惫不堪
中国人的育儿观念里有个普遍现象:家庭一旦有了孩子,全家人的生活就完全围绕着孩子进行。
身边的很多朋友自从当了父母后都改变了生活态度,下班后不管多累,都得辅导孩子写作业,或者陪孩子玩;
周末也不敢轻易约朋友,得陪孩子上辅导班;连难得一次的年假出游,都要选适合孩子的地方。
文章插图
对于这种全家围着孩子的育儿文化,学术界已经研究了很久,也有了相对于的概念,称为密集母职也叫密集亲职。
密集母职有三个特征:
第一,以孩子为中心,一切选择都是孩子优先;
第二,父母全方位地对孩子投入时间和精力,认为在孩子身上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值得的,而且越多越好;
第三,父母和孩子荣辱与共,孩子的成功就是父母的成功,孩子的失败就是父母的失败。
前面提到的朋友小兰,她就相信“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因此她对阳阳的照顾非常尽心。
无论孩子做什么,她都花时间陪伴在身边,她自认为是非常负责任的妈妈。
为此她牺牲了自己的事业,也牺牲了很多娱乐活动,甚至自己的人际朋友圈。
每次孩子取得成功的时候,她都会特别高兴,觉得自己这个妈妈做的很好;同样孩子失败了,她也觉得内疚,这就是典型的密集母职的教育方式。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会做一手好菜已经不是一位好妈妈的标准了。
现在的好妈妈要懂得营养学,心理学,语数外学科,互联网教育等等,反正有关孩子的一切你都要成为专家。
同时好妈妈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经纪人,能帮孩子进入好的学校,找到好的培训班,兴趣班等等。
这种高压的教育方式,不仅让母亲精疲力尽,整个家庭都要跟着受累。
3
摆脱密集母职带来的弊端,
从这三点开始
老一辈的人总是说拉把孩子拉扯大,那时候父母的主要责任是让孩子吃饱穿暖。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丰富,现在的孩子都成了家里的小皇帝,爷爷奶奶宠着,外公外婆护着,父母俨然就成了服侍的人员。
我们从“喂养文化”进入了“精细教育”,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更是让无数父母不惜为孩子付出自己的全部。
但好的教育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如何摆脱密集母职带来的弊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给予孩子无条件和有条件的爱
现在社会中出现太多“丧偶式育儿”的情况,我们呼吁父爱回归,因为父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父母在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育儿方面要打配合战,一方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一方给予孩子有条件的爱,才能相互分担压力。
以前的家庭教育会有“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的说法,这其实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演变到现在也是虎妈猫爸的组合。
《新生儿日记》中雄赳赳评价妈妈刘璇是母老虎,而爸爸王弢像个孔雀。
- 孩子|抱孩子手腕疼
- 好奇|熟睡的兄妹俩脸上挂着笑意,妈妈好奇的掀开被子,真是暖哭了
- 妈妈|会做这5件事的妈妈,培养出的孩子都很优秀,看你是不是这样?
- 孕妈妈|胎儿发动时,可能会有这些信号,存在差异
- 怀孕|准妈妈孕期体重涨多少算正常?怀孕每月怎么吃,才能长胎不长肉?
- 怀孕期间尽可能的少|孕妈妈们小心哦~这4种水果尽量不要碰,影响宝宝发育!
- 孕妈妈|控制体重,过一个漂亮健康的孕期
- 胎儿|轻松度过相对辛苦的孕晚期
- 妈妈|3胎妈妈4个孩子,剖了1次顺了2次!这道数学题你算对了吗?
- 东西|妈妈发现女儿头上有个奇怪的东西,去医院一检查,差点出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