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中遇到一个困难,求教( 二 )


我能理解你的意思...自己也老有这样的疑惑;到底怎样去理解旋律发展逻辑,尤其是没有系统的“旋律学”这类理论所指导的情况下,
更糟糕的是,可能你会碰到懂音乐分析的朋友,他们会把这曲子的和声到曲式全部分析一遍,搞得好像全部钻透了一样,但最后这套思路还是用不到作曲上面,

只能尽量提供一下我的一小点民科想法了,希望能帮得上忙;帮不上也很正常...

第一个片段,我的理解是全部基于Csus的和声效果上...然后如果你对爵士有点了解可能就会知道这个和弦核心是四度音程;斯克里亚宾一方面很喜欢这类四度音程,所以可能会构思带许多四度的旋律去营造这种“挂留感”,同时当你不想保持这种挂留感的时候,就可能改变一下旋律的形态去做出对比...
所以,我的感觉是D-A-C-G-D是营造四度挂留感的动机,D-E-A-G-E是解决这种挂留感、旋律形态的尝试,

第二个片段,我觉得你可以试着用乐句发展的“呼吸”或者“节律”去理解;比如这里算是较为常见的“动机(A-B-C-E,1小节)+动机变形(A-B-C#-E,1小节)+动机延长与发展(A-D-F...-E,2小节)”这样的发展。很玄学地说,这种思路似乎很适合酝酿动机情绪并进行推进。比较著名的例子大概是命运交响曲的“动机(G-G-G-Eb)+动机变形(F-F-F-D)+动机延长与发展(G-G-G-...C)”,可以试着横向地、玄学地对比一下

当然,就算这样去理解,写不出类似的效果也是完全正常的...毕竟是大师嘛【笑

■网友的回复
用曲式规范后,前后句子之间只需要有少量的相似性就可以达到重复的效果,加深听众的印象,促发听众的期待。创作的时候,有了动机就可以一路展开下去。
【作曲中遇到一个困难,求教】 动机这个东西是瓦格纳把它玩到极致的。尼伯龙根的指环每个人物每个事物每个概念都有动机,你有时间可以看一下总谱,看看在不同的地方如何表现动机,动机表现时可以有非常大的调性、织体上的区别。
玩动机做吝啬的是贝多芬,奏鸣曲中大量的用非常简单的材料,通过和声和曲式的技术将其展开为完整乐曲的例子。

■网友的回复
就旋律写作的的话可以去看看《传统作曲技法》 了解一下旋律大概有哪些发展方式。但是真正要深究的话和声,复调,曲式,配器是缺一不可的。这就跟数学的乘法口诀表一样,是一套基础工具而已。并不是说现在听到的这些音乐都是严格按照书本规章制度创作出来的,而是作曲家在长年累月的学习过程中早就把这些内容融入了身体里,再加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创作的目的最终写出了作品。
■网友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