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中遇到一个困难,求教

把这个问题仅仅从所谓的作曲技术上分析,就足以体现部分作曲专业的教学有多糟糕,连基本的人话都不会说了(不过确实也是,都以画画为主的某些音乐风格,本来也不需要人话)。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它总是在模仿着人的语气、呼吸与情绪(当然有时候是其他的意象)。既然有情绪,那就会有情绪的铺垫、推动、高潮和释放。
所以首先你要理解的是,前面的D-A-C-G-D是一个往下的、跨度较大的情绪下降,先扬后抑,比较洒脱大气;
后面那一串D-E-A-G-E就是把前面下行的D-A-C-G-D往上拉了一下,不至于这个动机每次都是从上往下。它也给了一种暗示——我这首前奏曲虽然主题动机是从上往下,但我的总体是要往上推动的;
再接下来,前面的第一个动机又来两下,最后解决回主音,有一个比较强的结束感,所以下一句可以直接在下属方向上另起炉灶模进;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至于让音乐一上来就往高音区发展太多,给后面的高潮留一点发展空间。
反正随后大概的一个走向是,虽然最后还是到达了一个高潮顶点,但不是直接这样上去的,而是迂回了一下——明明前面还算比较阳光洒脱,中间突然有一些黯淡,然后再突然地冲上高处。
所以先把整个曲子的情绪变化起伏的逻辑搞清楚,再去思考它是怎样的一个作曲手法——怎么发展主体材料,怎么沿用节奏,怎么改变节奏重音改变句子长度怎么安排和声blabla。比如既然右手旋律跳跃程度比较大,比较洒脱大气,那索性左手也用大跨度的分解和弦配合;而到D-E-A-G-E的地方,是个换口气的节点,所以去掉伴奏,不需要一个情绪的突出。所有这些手法都是为旋律的音乐形象服务的。
至此,你可以在不抄袭任何主题动机或者和声的情况下,纯粹去模仿这个曲子的大致情绪起伏。只不过同样两首起伏一样的作品实际听觉效果也可以差很远的,因为初学者不知道具体层面上到底选用什么音乐材料去衔接最合适。这就需要大量地听和写作了,纯粹积累性问题,看书是没什么用的。

■网友的回复
你没学对位法,去看那个对位赋格教程上下册的PDF。没有旋律学不假,但是复调是啥?是几条旋律的叠加,所以赋格教程会讲旋律,以及旋律之间通过拉伸压缩等方法将多个旋律放在一起。

你给的旋律很简单,就是第一个音不变,后面的向上纯五度平移然后压缩音程。这些技巧在写对位赋格的时候非常容易用到。

和声学确实比较少讲旋律写作,而勋伯格作曲基本原理给的分解和弦的写法又比较蛋疼。印象中sbsb给过什么修饰音经过音之类的表格,也有指导效果。

■网友的回复
谢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