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车|20家AI公司的上市盛宴!有人临门翻车,大都如临大考( 二 )


翻车|20家AI公司的上市盛宴!有人临门翻车,大都如临大考
文章插图
伴随AI落地累累硕果的,是资本对AI企业的青睐和热捧。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各色的AI企业累计达到600多家,2018年中国AI企业融资规模在达到顶峰的1485亿元,AI企业一轮融资连着一轮,比比过亿。
翻车|20家AI公司的上市盛宴!有人临门翻车,大都如临大考
文章插图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规模和笔数
放眼国际,拔尖的中国AI企业已经代表了全球人工智能的先进水平,走在世界前列。根据“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全球估值超10亿美金的人工智能行业的独角兽达到63家,其中有1/3来自中国!而美国Argo AI、Automation anywhere、uiPath等头部人工智能企业,都还没有明确的上市进展。
落地有为、资本看好、国际领先,是AI企业走向上市的直接驱动因素。
但光鲜之下,AI独角兽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而是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艰难。
以率先在港交所递交IPO招股文件的旷视为例,2019年10月,旷视被美国政府纳入实体名单,随后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寻求上市许可时,被要求提供更多信息。旷视CEO印奇曾哭笑不得地谈到,“实体名单”并不是黑名单,我们并没有做坏事啊。无奈,旷视的上市计划已被搁置一年多。尽管旷视并不缺现金流,但背后的资本压力可想而知。
机器人公司达闼科技遇到的问题有类似之处,2020年3月4日,美国政府已于近日限制了软银投资的云端机器人公司达闼科技向中国输出技术。收到限制信函时,达闼科技正在美国发起上市申请,但目前上市计划已被推迟。
翻车|20家AI公司的上市盛宴!有人临门翻车,大都如临大考
文章插图
▲达闼科技的机器人产品
AI独角兽的上市环境比我们看到的更艰难,这些我们还能常听到名字的企业都是从“死亡谷”中走出的“死亡骑士”。好不容易内部实现了技术到应用的漫长过渡,2020年的疫情黑天鹅、中美贸易关系、资本市场风向等外部因素又紧接着考验他们冲刺IPO的决心。
在一波三折的上市路上,不仅外部环境的非难阻碍AI创企上市,内部自身的问题更是AI企业需要迈过去的坎。
以矿机芯片龙头起家做AI芯片的比特大陆为例,早在2018年9月比特大陆就在香港联交所上载A1招股书,启动上市计划。彼时,比特大陆2019全年营收230亿人民币,是全球前十、中国第二的无晶圆厂芯片设计公司,风头无两。
然而,六个月后的2019年3月,比特大陆由于无法满足“上市适应性”的原则,未能成功上市。其它几家当红的矿机芯片起家的AI企业,结局类似。时隔一年,比特大陆一边因为高管夺权闹得员工纠结“要不要回去办公”闹得沸沸扬扬,一边因“裁员数百人”、“估值极速缩水至80亿美元”引起阵阵叹息,更是无暇上市,成了上市路上临门翻车的一例。
翻车|20家AI公司的上市盛宴!有人临门翻车,大都如临大考
文章插图
由于AI企业技术投入比重大,涉足的领域又大多是“无人区”,一旦内部出现结构性问题,陡转直下的风险很大,这无疑会大大影响上市融资进程。
可以看到,AI独角兽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并且充满不确定性。AI企业并不是搞好技术研发、做好产品就能够顺利过渡,还需要卓越的抗击内外干扰的韧性。
一方面,外部的国际环境、国家政策、区域特点都对AI创企的壮大发展施加突然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上市时间的推移,此前并未显现的内部问题可能会逐渐变得显性,拖住AI企业继续前进的步伐。这些因素也使得AI行业不断优胜劣汰。
三、卸下妆容,AI企业能否渡过商业模式“大考”
AI企业不仅上市路坎坷,即便是上市之后也是“刀口舔蜜”。
“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2020年3月递交IPO申请,7月20日科创板挂牌上市,上市之后高开350%,市值一度超1200亿,可以说顺风顺水。
然而,刚过百日,寒武纪却收到了许多抱怨。就在市值高点之后,寒武纪的股票却开始2个月的下跌,最低时仅620亿元市值,缩水50%!11月5日寒武纪发布了2020年3季度的报表显示,前三个季度营收1.57亿,亏损3.09亿,许多声音表示不及预期。
但寒武纪其实有些委屈。平心而论,寒武纪专注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智能计算集群系统的研发,对标的是英伟达这种在智能计算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国际大鳄,华为“海思”也只能算后来者。背后所需要的资金、资源投入和时间周期必然庞大。而这,都需要市场和企业自身怀揣更多的耐心和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