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绘本应该怎样读?从1939年凯迪克金奖绘本Mei Li说起( 二 )


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原版故事动用了设喻、排版和我们所熟知的图画书的“图x文”叙事等等多种手法。非常可惜的是,中文版似乎更在乎有没有把一个简单易懂的道理传递出去,而这些文学技术层面的设计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
但事实正相反,首先,文学永不止是某条道理的播种机;其次,即使你将之视为一台播种机,那么其内容的丰富复杂程度与播种的有效性也呈显著的正相关,永远没有一个“文学层面的设计”只有关于技术而无关意义——文学的悖论和任性在于,越是超功利地尊重和遵循它的法则,它越是能给予你更多。
翻译|绘本应该怎样读?从1939年凯迪克金奖绘本Mei Li说起
文章插图
故事的开头。(英文版)
“美丽”故事的开头向读者交代地点时,连续出现了一系列与“封闭”相关的词汇:城市是被“锁在”(shut in)“墙,长城”(by a Wall)里的(非常有趣,此处的W大写,前面用的却是不定冠词,和前文明确的the Great Wall用法产生对比,即作者在鼓励读者对Wall这个词作多重理解);离城市不远的这个村子是“被大雪覆盖”的(snow-covered);村子里的这座房子又是“也被墙包围着”(with a wall around it, too),这里出现的“也”实际上是在强调前后事物的同一性,作者有意告诉读故事的人,这几个“wall”并非单纯的物理意义,而是在类比设喻——它们明示读者,故事的发生场所是一个被重重的墙或幕封闭覆盖的所在。假如这个文本正常发展,它的主题必然与面对某种压抑束缚有关,如若不然这些表达就纯属多余。但在早期译本中,这些与主题表达显然密切相关的词汇设计都丢失了。
翻译|绘本应该怎样读?从1939年凯迪克金奖绘本Mei Li说起
文章插图
故事的开头。(中文版)
关键信息的缺省往往会直接“打薄”文本的容量,让故事变得单调乏味、缺乏可思考和感受的空间,没有了它们的辅助,有时候读者甚至会觉得故事莫名其妙、难以理解。
在同一段落对母亲、男孩、女孩的除夕工作呈现中,翻译丢失了原文设计的排比句式,而正如上文所说,句式的技术永远不只是一个技术,这一简化处理使得排比带来的三人之间劳动程度的对比作用完全丢失,隐含作者的态度偏向也因此丢失。
翻译|绘本应该怎样读?从1939年凯迪克金奖绘本Mei Li说起
文章插图
翻译|绘本应该怎样读?从1939年凯迪克金奖绘本Mei Li说起
文章插图
听叔叔高谈阔论除夕市集盛景后三个人的反应。(英文版和中文版)
汉德福思写小女孩在洗刷、扫地、掸尘,母亲在烘烤、炒菜、切菜,儿子则在打下手、试吃、搅拌,显然男孩的劳动强度最小,并且直接在劳动中就获得了口腹之欲的满足。这里对应着后页听叔叔高谈阔论除夕市集盛景后的三段排比——男孩是“高兴”(happily)地听着,因为他被允许进城逛新年市集;母亲也“欣喜”(cheerily)地听着,她想到儿子能带回家用必需品;唯独女孩是“悲伤”(sadly)地听着,因为女孩通常不得不待在家里(后文给出了解释,人们往往认为这种集市庙会并不是女孩适宜的活动场所);也照应着全文的主题,即作者注意到小女孩未能平等地拥有自由的活动空间,尤其是中层以下家庭的女孩子被圈禁在家空间内、需要提供劳务却不被重视。
翻译|绘本应该怎样读?从1939年凯迪克金奖绘本Mei Li说起
文章插图
翻译|绘本应该怎样读?从1939年凯迪克金奖绘本Mei Li说起
文章插图
戏台上的表演。(英文版和中文版)
同样,当哥哥嘲笑美丽不被允许像男孩子一样在市集的戏台上表演时,代表作者倾向的词语silly(哥哥扮成了充满智慧的官员,作者却用一个完全相反的词silly去形容象征着智慧和威严的长胡子)没有被翻译出来。
与此同时,这里有一个排版设计和方位状语的前置也被忽视了,原文在同页里另起一段写美丽知道女孩是不能做演员的,接下来“在市集广场的一个角落里(There in one corner of the fairgrounds)”,然后翻页,写女孩看到了大熊,于是她找到了可以证明自己能力的项目——逗熊站立吃饼。
这样的排版布局更好地将两件事形成对比,男孩可以高声唱戏、可以参加“巡演”,即自由地享有整个庙会的空间、站在高台之上被众人瞩目,而女孩被认为是无事可做的,即使有小女孩像美丽那样愿意冒险,她所发现的可以参与的表演和游戏也只是在集市的一个角落(一个被前置强调的corner)里,她们不享有北京城这个广大的公共空间。
我想,在对这个作品的解说里强调排版和图文叙事设计是有其特殊意义的,虽然这两点在以后的作品评论中很可能会被反复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