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比|陈丹青:我嘴很臭乱说粗口,但现在的孩子正在听比粗口更糟糕的话
文章插图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中国家长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中国孩子从小就处于激烈竞争状态,为了维护自身生存发展,家长们和孩子一起使劲了浑身解数。
因而中国教育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教育给予更多普通家庭孩子以成长空间,另一方面教育的不平等性也带来了更多社会问题,教育一直在改革,但全面发展的教育一直在路上。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关心中国未来发展的和不能不关心中国孩子的状况,现在中国孩子都在看什么,听什么,说什么?
他们是可以擎起未来大旗的人吗?很多名人都给出了自己的独特点评,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陈丹青先生怎么说。
文章插图
画家、作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身上的标签很多,平头、利落、犀利是他的个性,如果你与他对视,很快就会败阵下来,因为他早已把人看透。
1953年陈丹青生于上海,但他的祖籍是广东。从小陈丹青就酷爱绘画,怎奈命运将他流放到农村,20岁左右的时光他都在赣南、苏北的农村插队,在那一段劳动岁月依然坚持每日作画。
他凭借初中文化,将自己的绘画艺术推向全国甚至全世界,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知名画家。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攻读研究生之后,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引起艺术界轰动.
随后留校任教,不过两年后移居美国生活,后来分别被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聘为教授。陈丹青之所以为人称道,不单单因为他是个全才,更因为他是一位有价值担当的公共知识分子。
他总是能够很痛快地发表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和见解,中国敢于公开表达自己率真的人不多,他也被称为"时代锐士"。
文章插图
他总是敢于提出质疑,在中国担任教职期间,他对中国的教育制度十分不满,愤然辞职,那么他到底是怎么看待中国教育问题的呢?
"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从根本上怀疑培养这句话,梵高谁来培养他?齐白石谁来培养他?"这是陈丹青说过的话。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觉察到教育在很多领域的无效性,他赞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也即学校教育只是一个引子,最终还要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这才是一个人的自我养成过程。
如果真正懂得教育的人会发现,这句话不无道理,但它不是在否定学校和教师的作用,学校和教师有其重要的引路和作用,家长和家庭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阶梯。
文章插图
但是学校教育并不适合所有人,也不是所有老师都有耐心因材施教地进行培养,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学校变成了月饼加工厂。
陈丹青特别不喜欢的是教育的体制化,他认为他在填表格的时候就变成了体制,当然这种看法和他的个性有关,搞艺术的专家更爱自由,而且他又是艺术界最具反叛性的人物。
当然体制也有体制的好处,有些人能够容忍接受体制中的一切,于是留了下来,陈丹青不愿意轻易拜倒在体制之下,所以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
他关于教育的发言不止这些,他还曾说过"我嘴很臭乱说粗话,但现在孩子听的是比粗话更糟糕的话"。
陈丹青的这句话让人觉得纳闷,中国学生每日规规矩矩地上课,谁说了什么话,会让陈丹青如此愤怒?
文章插图
【 听比|陈丹青:我嘴很臭乱说粗口,但现在的孩子正在听比粗口更糟糕的话】如今中国孩子已经处于一个更加多元开放的世界,互联网的兴起让所有人都披上了即时信息的枷锁。
网络上五花八门不好分析,特别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孩子,网络是个推进器也是一个陷阱,弄不好就把自己套进去了。
网络暴力也在兴起,学校舆论组特别关注网络暴力问题,会经常性地搜索是否有本学校学生被人肉事件,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状况要第一时间解决,防止学生想不开而出现严重的人身伤害后果。
当然这只是学生所听的糟糕话的一个侧面,有一些老师也会在学校发表不当言论,给同学们洗脑来污染孩子的心灵。
最糟糕的要数教师的不道德的价值观灌输,我曾在旅行中听过一个高中学生向我介绍:
"我们的美术老师在高考前告诉我们,把考场上身边的两个考生打压下去就赢了,具体做法是破坏他们的美术考卷,有那种酸水可以融化色彩,还可以用小刀划坏考生的答卷"。
- 变化|陈珏:从孕前到产后如何适应妈妈角色的变化
- 健脾|健脾“扛把子”出现了,不是山楂和陈皮,孩子若爱吃,健脾长高个
- 心理专家|心理专家陈默:中国孩子已经变了,家长却远没跟上!
- 陈梓和老公|拼事业错过最佳的生育年龄,最后被老公的举动暖到,婚姻需要理解
- 小陈|2岁孙子总咧嘴笑,奶奶发现不对劲急忙送医,医生幸好发现及时
- 儿童|“幼教之父”陈鹤琴: 孩子有这4个特征,说明你把他养得很好
- 陈浩民|自称五年生四胎,从不坐月子的蒋丽莎,如今34岁终于出现了后遗症
- 生长|孩子生长的发育期,营养要均衡,促进孩子的新陈代谢,促进发育
- 五味杂陈|四年胎停六次!孕育路上的五味杂陈,大概没人比她更懂!幸遇青华
- 脑瘫|宝宝脑瘫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