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每个周末带7岁儿子,坐12小时火车去学古筝:“鸡娃”不配有童年
如今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似乎已经到了让人惊叹的地步,于是涌现出一堆的名词。
文章插图
“牛娃”:某一方面非常出色,优于常人,如果是英语特别好那就叫做“英牛”;如果是普通的孩子,没有上特长班,那就叫做“青娃”;如果是每天被父母“打鸡血”一样,逼着学很多,那就是“鸡娃”。一、宝妈每个周末带7岁儿子,坐12小时火车去大城市学古筝有一位宝妈晓萍(花名),她的儿子已经七岁了,一家人住在三线城市。为了让孩子接受比较好的教育,她带着七岁的儿子,每周五从住的城市出发,坐12小时的火车前往一线城市,学习古筝。
文章插图
晓萍在社交软件上分享了母子俩的行程,早上七点儿子在火车上吃早餐,两个人选择夜行的火车,就能节约一晚上的住宿费,也能及时赶上老师上课的时间。上午上完课,母子俩又开始往回赶,因为要坐动车,两个人选择了乘坐高铁,相比普快火车来说,高铁速度快也足够舒适。因为周六下午,孩子在当地还有一堂英语补习课。这样赶的行程,是否真的有必要呢?可能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了吧,只是如此行程满满的鸡娃,能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呢?
文章插图
对于这个母亲来说,投入的财力和人力也不少,一周往返交通费可能都需要一两千,加上上课的费用,一个月还要来往四次。可想而知,对于父母来说是多大的经济压力。不止是这位母亲,海淀区父母,也被称为“鸡娃典范”。曾经有一位海淀区宝爸,分享了二胎家庭的时间作息表,让多少父母为之震撼。作为一批精英父母,这里的家长大部分都是名校毕业,显然不能同意孩子们“甘于平庸”。
文章插图
于是从孩子开始学说话,就自动进入了鸡娃模式,并且这些父母都是有文化有人脉的,只要是高考考得就没有他们不会的。对于教育的投资,那也是不计余力,不出国留学,不读个世界名校,似乎都对不起父母的这番付出。二、网友对“鸡娃”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家长拼尽一切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父母的财力人力都受到很大的损伤,这样破釜沉舟的教育模式,可能无法接受失败。要是孩子考试或者升学出现失误,那么家人该如何面对?也有人说:孩子的成长就是学习的过程,家长有时间和精力去督促学习,对于孩子的未来来说是很好的。平时多开导孩子,也不是除了学习就没有别的生活了。哪一个成功人士,不是经过努力达成的,即使最后成为了一个普通人,他学习的自律性个积极性,也不会让他过得太差。
文章插图
还有人认为:教育应该量力而行,全身心为了孩子的方式,还是不值得提倡的。孩子会有自己的发展,家长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相互支持相互理解,才是正常的家庭。什么都是父母说了算,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好事。三、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家长在考虑孩子未来的时候,也应该着眼于现在,孩子童年的快乐也是需要存在的。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着重培养,才会有长远的效果。才艺的不在于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将一个到两个才艺玩到精进,才是一个孩子该有的学习态度。今天是风,明天是雨,什么火学什么,其实很浪费时间。
文章插图
父母的陪伴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易烊千玺的母亲就算是“鸡娃”家长,从小带着易烊千玺东奔西走学习。为了孩子能坚持学舞蹈,妈妈成为培训班年纪最大的学员,陪着孩子一起学习。“欲鸡娃,先自鸡”,大致意思就是要培养孩子的什么品行,家长应该拿出相应的本事,陪伴孩子一起,效果会更好。你认为,妈妈带着孩子一夜火车去上课,值得吗?
- 方法|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愁,试试那几个方法,或许你不用追着孩子喂
- 女子|女子生的孩子只有手掌大小,本以为活不久,半年过后,父母乐坏了
- 前路|14岁孩子房中发出奇怪声响,父母的一张纸条,孩子从此前路清晰
- 阶段|孩子从“吃独食讨人烦”变成“人见人爱小萌娃”,父母只差这三步
- 奶奶|孩子跟奶奶睡和与妈妈睡,10年后的差距很大,父母别不当回事
- 父母|宝妈沉迷“生娃”,13年生下7个孩子,女子不想浪费老公好基因
- 经历|青春期孩子只有经历这件事,才算真正长大,两个禁区父母别碰
- 提前|8岁孩子该懂的事,父母要提前教,不要留给社会
- 孩子|孩子越大越不和父母说话:不懂沟通的父母,永远打不开孩子的内心
- 为你好|父母总说为孩子好,为何孩子不领情?披着"控制"皮囊的爱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