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神经科学家学霸六岁之前都在玩,3大游戏助力大脑发展
文|全文共1841字,阅读时间约3.5分钟
文章插图
最近去朋友家做客,正好遇到她辅导三年级的女儿写作业,就和她聊起来群里爸妈都在说的“年级陷阱”,即本来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到了三年级会突然面临成绩下滑。朋友笑着摇摇头:没有。
文章插图
孩子的爸爸坚信“孩子的童年就该玩耍”。再加上之前在国外工作,居所附近有家蒙氏幼儿园,孩子就在那里度过了三年时光。几乎什么都没有学,成天在花园和工作室玩。按照国内的观点,这样的孩子到了小学阶段,肯定跟不上。但谁知女儿适应得非常好,很快成绩就拔尖了。
文章插图
朋友女儿的成长经历,从事实层面印证了我们在《发展心理学》中学到的内容:“要想孩子学习能力超群,6岁之前的玩耍非常重要。”但似乎很多焦虑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觉得没必要太过重视。今天,我们就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跟大家聊聊:“为什么孩子玩的越多,反而学习越好?”的话题。
文章插图
神经科学家:玩得好,才能学得更好!我手机上有一段视频,7个月的Tim坐在餐椅上喝水,他拿着小水杯在捶打桌子,然后扑通一声扔在地上。我捡起来递给他,他又扔下去,还高兴地啊啊叫着……
在对婴儿认知方法一无所知的家长眼里,孩子或许是在恶作剧呢!但事实上,这就是他的游戏,同时亦是他的学习方式。
文章插图
小婴儿热衷于玩有直接因果联系的游戏,比如扔杯子、敲打某件玩具,摇动沙锤听声音。一岁左右的宝宝,或许会对沙子、黄豆等自然材料感兴趣,同时五彩缤纷的玩具也会吸引他们的眼球。而到了三四岁,孩子们或许喜欢玩打仗游戏、角色扮演等。成为成年人后,或许随便翻翻书、看看综艺也算是玩耍。
无论我们玩的形式有多少,玩耍的生物学意义始终如一:当我们所做的事情让自己感觉良好,大脑细胞会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它们想要再次体验这种积极良好的感觉。就像《天线宝宝》说的:“再来一次。”
文章插图
当7个月的Tim将杯子扔下餐桌,他的大脑会觉得“哇,太神奇了,再来一次。”所以,我再次捡起杯子递给他,他还会继续扔下餐桌。这时他的大脑内,关于杯子会落地的神经连接,会进一步被强化,每扔一次,就强壮一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紧密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活动就是婴儿的学习过程,通过日积月累的重复,会实质性地改变他们的大脑结构,从而决定他们学得更快,还是更吃力?
文章插图
为何6岁前玩是重点?在《如何科学开发孩子大脑》中,作者神经科学家宝拉·斯宾塞指出:玩耍对于帮助大脑运作和学习至关重要。这并不是玩耍行为本身引发学习,而是玩耍所促进的重复行为引发了学习。
身边有很多朋友,他们在孩子上小学之前,看到自家小孩每天花五六个小时在沙坑里玩沙子,爬攀爬架,就倍感焦虑。仿佛别的孩子都在提前出发,而自家娃却还在原地。
然而事实却是,所有这些自由的玩耍,正在悄然改变着学习的“物质基础”——大脑。
文章插图
首先,大脑发展自有其规律。大脑的生长大致按照三个动态方向进行,从前到后,从内到外,从上到下。这意味着构建孩子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就像盖一座摩天大楼,需要循序渐进,而且基础更重要。
比如大脑中部内层负责情感的区域,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内会迅速发展。因此,育儿专家都会建议妈妈,在孩子1岁前,最重的是拥抱他、照顾他、让他觉得安全。这样在情感区域发展良好的孩子,在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后,也会更加顺利。
文章插图
六岁以前,孩子发展比较好的大脑系统有视觉系统(8个月就和成年人相当)。同时1岁左右,语言和肌肉控制系统也迎来了发展高峰。但负责计划和抽象推理的部分,在初中之前,都很难完全发育好。因此,在6岁之前,那些更加视觉化、需要反复操作的玩耍行为,促进孩子大脑的发展,为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 有钱|不管有钱没钱,秋天多吃2种食物,大脑营养足,孩子成绩会更好
- 模仿|宝宝婴儿时期有这3种表现,暗示大脑发育好,多半是个“聪明娃”
- 宝宝|宝宝常见的6个坏行为习惯,容易让大脑变迟钝,家长其实很好避免
- 发育|哈佛心理学教授:大脑发育高峰期只有三个,为了孩子至少抓住一次
- 胎儿|3种食物不利于胎儿大脑发育,孕妈们要尽量忌口,以免生出傻宝宝
- 影响|桃胶促进大脑发育、营养丰盛!不过这些人吃了就会影响身体,快看
- 宝出生以后|囟门闭合的时间,对大脑发育有什么影响如果是第三种就该注意了
- 交流|大脑发育好的婴儿,通常会出现这些“有趣反应”,越多说明越聪明
- 对孩子|孩子大脑发育一生只有3次高峰期,抓住一次也不错,家长不妨看看
- 助于胎宝宝|孕期多食以下食物,不仅有益于胎宝宝的大脑发育,还能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