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来自数字经济的反哺:实体经济在京东11·11得到了什么?

一年一度的11·11落下帷幕。今年11·11期间,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达2715亿元,创近年来最高增速,成为名副其实的11·11新主场,为实体经济注入数字化新动能。
反哺|来自数字经济的反哺:实体经济在京东11·11得到了什么?
文章插图
今年的京东11·11不乏亮点,除了惊人的下单金额外,3亿件新品首发,C2M新品成交额同比增长228%、全国两百个产业带的共同参与、物流配送再次全面提速,全国92%区县和83%乡镇可享24小时达.....这些都是今年11·11新主场的新看点,也成为京东迈向成长的注脚。
拨开这些数字的迷雾,京东11·11巨额销量的背后,实际上是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
通过京东11·11,数十万的第三方商家获得了飞跃式的增长,其中既有华为、美的这样的传统品牌商,也有来自低线城市的农户,各行各业的商家在京东上找到了创造财富的密码,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格局。
在2017年明确要以技术为驱动力之时,京东就决心要聚焦关键业务,走开放、共生的正道,为广大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实体经济的助推器。如今,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犹如鱼水,二者的相辅相成,将打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3亿件新品首发,C2M模式已成爆款孵化器
反哺|来自数字经济的反哺:实体经济在京东11·11得到了什么?
文章插图
京东零售集团平台业务中心平台营销部负责人孟祥奇。
每年的11·11都是各大电商平台角力的舞台,而新品的发售又往往是11·11的重头戏。今年11·11,京东售出近3亿件新品,成交额同比增长228%。在今年11·11前夕,京东“新品”成交额占大盘比重已经达到40%以上。
新品的销售占比快速提高,体现出的是京东C2M 反向定制能力在多个行业的普适性。
准确预测消费者的喜好、需求,是品牌商每年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工作:除了建立合适的模型,品牌商还需要掌握大量的消费者画像数据,才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当下的消费趋势,更别论测试新品、研发生产,再到新品正式上线,每一个环节的周期都非常漫长。
如何缩短新品上市的时间,是品牌商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品牌新品迭代的平均周期长达18个月,一般品牌商需要耗费10个月去做包括调研在内的前期准备工作,剩下的8个月则用于生产制造。
因此,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开始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也触发了京东向合作伙伴全面开放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契机。从2013年“JDPhone计划”开始,京东尝试以海量的用户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通过识别细分市场和挖掘用户关注点,成功解决品牌商和用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盲点,最终在反向定制上摸索出可行的路径,并形成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即需求报告、仿真试投、厂商研产、京东首发和精准营销五大环节。
反哺|来自数字经济的反哺:实体经济在京东11·11得到了什么?
文章插图
在京东的C2M模式加持下,大量的品牌商找到了打造爆款新品的“捷径”:针对高端冰箱细分市场,美的突出冰箱的保鲜效果和净味功能,在京东上独家发售了果润维C冰箱;在电热水器领域,海尔定制的实时智能监视胆内水质,瞄准的则是已婚家庭女性对热水胆细菌滋生的担忧问题。
C2M模式的跑通,本质是京东“十节甘蔗”经营理念的生动体现。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曾提出针对消费品行业的“十节甘蔗”理论,即零售、消费品行业的价值链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十个环节。在C2M模式中,京东不再仅仅是交易平台,而是介入至仓储、配送、售后、营销等环节中,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领域更多的合作伙伴助力。
触达亿级下沉市场,产业带商家找到内生增长新动力
每一个活跃在京东平台上的第三方商家,都渴望借助今年的11·11收复上半年因新冠疫情导致的失地,全面拥抱国内市场成为今年的主旋律。
丹吉娅是浙江诸暨最大的袜子生产厂商,今年疫情期间因外地员工无法及时返工,导致工厂开工时间较晚,有部分产品出现1万双以上的库存积压。虽然通过参与京喜平台的拉新活动清理了部分库存,但公司今年的整体单量仍较去年而言有所下滑。
对于企业来说,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实际上也是为自身转型埋下了伏笔。丹吉娅董事长洪冬英有着“袜子女王”的美誉,早在上世纪80年代,她就创立了当地第一家袜业企业“大唐织成袜业有限公司”,并采用新购进的电动袜机生产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