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浙大儿院六个月完成20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最小患者1.85公斤 它最拿手6类小儿外科手术

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发现了肺囊肿,出生后7个月要做手术,妈妈张女士(化名)不禁担心: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能承受这么大的手术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手术奇才”打消了妈妈的顾虑。昨天上午,在浙大儿院党委书记、知名心胸外科专家舒强教授主刀下,患儿的肺囊肿被成功切除,预计术后三天左右就能出院。这也是浙大儿院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后,第200位成功实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患儿。
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就面临手术,许多家长都会像张女士一样难免有顾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创伤大吗?手术过程出血量多吗?
带着家长们关心的问题,快报采访人员换上手术服,走进浙大儿院手术室,现场观摩达芬奇机器人到底是如何为患儿完成手术的。
手术过程中几乎看不到出血团队默契配合确保手术安全
11月11日上午9点,采访人员进入浙大儿院15号手术间,这是达芬奇机器人所在的手术间。患儿是7个月大的男婴乐乐(化名),他在妈妈肚子里时,就查出左肺下叶有囊性病变。出生后6个月,检查发现左肺下叶有一个直径约4厘米的囊肿,建议手术治疗。
手术台上,麻醉已经完成。医护人员为乐乐调整手术体位,并完成达芬奇机械臂的打孔入路,为接下来的手术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舒强教授换上手术服,一切准备就绪。
“Da Vinci is ready !”随着一声清脆的语音,手术正式开始。作为主刀医生,舒强教授埋头在距离手术台不远的中控台操控达芬奇机器人。只见他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像驾驶汽车一样,双手手指伸进操作杆,轻轻捏下手指操作器,控制操作系统,向机械臂系统发出移动、捏夹等指令,与远端的机械臂融为一体,精准地完成血管分离、切割等手术操作。
手术台旁,麻醉医生在麻醉机前密切监测着患儿的生命体征。偌大的手术室里,8位医护人员各司其职,一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手术团队的默契配合下,舒强教授成功为乐乐完成了手术。整个过程用了1个小时, 全程出血仅2毫升左右。
小儿|浙大儿院六个月完成20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最小患者1.85公斤 它最拿手6类小儿外科手术
文章插图
舒强教授在达芬奇机器人下为患儿手术
宝宝在肚子里就发现肺囊肿妈妈选择等孩子出生后再治疗
手术室外,乐乐的爸爸妈妈紧盯着手术室大门,焦急地等待手术结束。
妈妈张女士今年25岁,一年多前,她怀孕22周时,到医院产检,却意外发现腹中的宝宝左肺下叶有囊性病变。
刚得知检查结果时,张女士担心不已,随后她又做了进一步检查,发现宝宝其他都没问题,考虑是先天性囊性病变。医生告诉她,肺部先天性囊性病变是胎儿在生长发育时,可能是支气管发育中发生了一些病变,从而引起组织囊肿。宝宝出生后,经过合理治疗,完全可以像正常的孩子一样。
“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以后肯定有办法治好宝宝的!”张女士说,当时她选择听从医生的建议继续妊娠,等到宝宝出生后定期复查。7个月前,儿子乐乐出生,能吃能睡,看上去没有任何异常。等到孩子六个月大到医院体检,发现左肺下叶的囊肿变大了,直径接近4厘米。
半个月前,张女士到浙大儿院找到舒强教授团队。仔细评估了乐乐的病情后,舒强教授认为,孩子的肺部囊性病变,以后一旦发生肺部感染,会导致感染加重,而且也可能会影响到另外正常的肺。为了孩子长远的健康考虑,张女士决定尽早手术治疗。
做手术前妈妈内心纠结只想尽可能让孩子少受点罪
舒强教授介绍,现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很多先天性的出生缺陷疾病都能够在胎儿期早期发现,这些患儿其实可以在出生以后,通过规范化的干预治疗,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成长,对以后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因此,通过医疗知识的普及,大部分家长还是愿意把胎儿保留下来。
对刚出生不久的宝宝来说,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较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优势就能够很好地展现。
借助灵活的机械臂,能非常精准地完成手术,把对患儿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出血非常少。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还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恢复快,愈合好。像肺叶切除这样的手术,如果是传统开胸手术或者是微创手术,至少要5-6天才能出院。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以后,预计2-3天就可以回家。
“听了医生的话,我的心结一下子打开了,我们只希望能让孩子少受点罪!”张女士选择让达芬奇机器人为儿子做手术,尽量减少手术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