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姐|“爸爸,我没有偷钱”接下来父亲的行为,让孩子再也没有醒来( 二 )
③ 缺少必要的物质满足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所以对孩子的物质满足有一定的限制,这使得孩子为了满足内心的物质需求,想出一些不正确的解决办法,偷窃的行为表达会由此而产生。
除此之外,孩子并不会过多的考虑行为的后果,家长有必要了解孩子偷窃行为背后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纠正。
【 张姐|“爸爸,我没有偷钱”接下来父亲的行为,让孩子再也没有醒来】
文章插图
3、面对孩子“偷窃”家长该怎么做?
前两天看到一则新闻,孩子妈妈正在上班,收到孩子老师的电话,电话中声称孩子在学校偷了老师1000块钱,需要孩子妈妈到学校处理!孩子妈妈当即表示任何人都先不要指责孩子,自己会马上到场处理,并且和孩子通电话,让孩子等自己过去,不要害怕。当孩子妈妈赶到时看到孩子哭得满脸泪痕,赶紧抱了抱孩子。一旁的老师则说孩子都承认了,你们家长处理吧。而孩子则气愤的说是老师让自己这么说的,不然就不让自己上学了。孩子妈妈表示自己相信孩子,可以报警解决问题。最终在民警勘查的时候,在一本教案中找到了钱,原来是老师忘记了。
① 弄清事实真相
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偷东西的行为时会非常的气愤,而忽略了弄清事实真相的过程,这样很容易造成对孩子行为的误解,也有可能会误会孩子、冤枉孩子。
② 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
孩子偷东西背后的行为动机比起指责和训斥更加值得考量。对这些动机的探究才能够使父母的教育更加有针对性,从根本上规范引导孩子的不当行为。
③ 注意孩子尊严的保护
当然父母在规范孩子行为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尽量不要在公开的场合提出批评,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尊心受伤,偷窃产生的心理阴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
面对孩子偷窃的行为,父母首先要保持理智,冷静的处理问题,这样才能够帮助孩子正确的看待偷东西的问题,而不是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否定自我。那么家长应该怎样防止孩子有偷东西的习惯养成呢?
文章插图
三、家长该如何预防孩子“偷窃”
1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
在生活中,父母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更加能够使孩子适当的区分好物品的归属权,进而明白别人的东西自己不可以轻易的乱动,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
2家长以身作则,不贪小便宜
很多时候家长使用他人的东西不打招呼,会让孩子造成别人东西可以随便拿的误区,父母的言行误导要比任何说教对孩子的影响都大。
3适当的给予孩子零花钱
适当的物质满足使得孩子对物质的渴求处于正常的范围内,不会因为过分渴求而产生偏激的行为。家长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多频率少金额的给予孩子零花钱,等孩子具备一定的自控力后在减少频率增大金额。
事实上,很多孩子都会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偷窃行为,当父母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后,把道德的标准强加给孩子显然是不合适的。了解背后的原因以及孩子的行为心理更加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文章插图
家长适当的干预可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过分的强调道德感也并非是明智之举,大家对此怎样看待呢?对于孩子偷东西的行为大家的见解是怎样的呢?欢迎分享。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羊水|子宫黑漆漆,胎儿会无聊吗?这些“游戏”玩得可溜了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弓立芳|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沟通?要“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 meg吃鱼的这些讲究,您知道吗?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萌娃|“保镖奶爸”送娃上幼儿园火了,气场,步伐没谁了
- 宝妈|三个月的宝宝,为何“偏爱”竖抱?抱对了的宝宝更聪明
- 怀孕|3次胎停后...39岁的她能圆梦吗?
- 医生|让宝妈提心吊胆的“上环”,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可能会有点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