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好|别纵容孩子养成4个毛病,小心以后改不掉,现在看还来得及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父母,孩子犯了错,不当一回事儿,轻描淡写地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更有甚者,直接开始教育大人:“你跟小孩子置什么气?”殊不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老人们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孩子们年龄小,缺乏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和认知能力,家长的匡扶引导,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总是觉得“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从而忽略了对行为习惯的培养,那等你发现不对劲想纠正的时候,很可惜,孩子已经长大了,习惯、性格几乎不可能有太大的改变了。下面这4个坏毛病,就是越长大越难改的,一定要从孩子小的时候注意纠正:
文章插图
1、邋遢懒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如今,各个家庭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是全家人掌中的宝贝,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月亮再给孩子,无论生活中大事儿小事儿,都全部安排妥当,根本不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完全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殊不知,长时间下去,孩子的心理一旦形成了懒惰的思维定势,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模式,后面家长要纠正,是非常难的。懒惰的因子一旦深入孩子的骨髓,必会带领他们走向一事无成、庸庸碌碌的人生。我们一定要从孩子小时候,就培养他们努力奋斗才能换来幸福成果的思想。贯彻到生活中,可以从培养孩子收拾好自己的房间、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早睡早起开始,帮助他们意识到,有条有理、勤勉自律的习惯,才能够帮助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更加踏实。
文章插图
2、不尊重家人,容易发怒小孩子们的自我意识都强烈,喜欢哭闹甚至动手,这是他们认为可以让大人满足自己的方式。一个连自己朝夕相处的家人都学不会尊重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之后,又怎么能学会尊重他人?还是说遇到麻烦之后,都会习惯性地用大哭大闹、拳脚相加来解决问题?记得前两年吧,有一次小好奶奶过来看我们,好像是把小好的一个玩具当垃圾给扫了,小好回家之后哇哇大哭,还对奶奶说:“我不喜欢你了,我想让你走!”我当即训了她一顿,告诉她,奶奶是家里的长辈,她不知道那是你的玩具,况且也不是故意要给你丢掉的,怎么能这么跟奶奶说话?奶奶这次带来的好东西,都是你爱吃的,你真的因为一个玩具,就不要奶奶了吗?后来,我们让小好给奶奶写了一封道歉信,还让她用零花钱去给奶奶买了一份礼物。培养一个孩子,就像是建立一座高楼。只有地基打好了,才能建造出漂亮坚固的大厦。学会尊重自己的家人,是孩子进入集体生活之前,必须学会的第一门礼仪。明白了尊重的意义,才能和他人更加和谐地相处。
文章插图
3、宅在家里,不爱出门暑假天气热,不少孩子干脆就不出门,一天到晚地在家里玩游戏,连上厕所吃饭,都要把手机、游戏机带在身边。孩子如果三天五天是这样的状态,还可以理解,如果一个月、两个月,都这么在家里宅过去,可就不太像话了。长期宅在家里的孩子,不仅在体质和视力上,会比经常出门活动的孩子差很多,而且在性格、眼界上,一般都会比较封闭,不愿意敞开心扉来和他人交流。与他人的交往能力也往往不是很好。建议爸爸妈妈们,有条件的话,假期多陪孩子们出去锻炼、玩耍,参加一些正能量的活动,让孩子对这个世界,有更丰富、更深刻的认识!
文章插图
4、逃避责任,没有担当很多父母愿意把力所能及的物质条件提供给孩子,但却忘记了教会孩子承担自己身上的责任。别小看了小小的孩子,他们身上的责任感,是与生俱来的,只不过很多都被父母的无限宠爱和包容给渐渐掩盖了。有智慧、有远见的父母,都会从小培养孩子对自己、对家人的责任心,让他们明白,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是要对别人有所帮助、有所贡献的,犯了错误,要勇于承担并改正。随着孩子们年龄逐渐长大,需要承担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孩子,对于人生的方向会更加坚定、自信、明确,也能让父母少操很多心。这方面的教育一定是需要父母从小就有意识培养的,教会孩子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文章插图
孩子年龄小、不懂事,不代表可以被无限纵容。相反,越是年龄小、不懂事的孩子,越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教育,越需要让他明白分寸和礼仪。一个有规有矩、言行得体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将来的工作、生活都能左右逢源;而一个邋里邋遢、自私任性的孩子,即便成绩再好,将来的路也会屡屡碰壁,走不远。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孩子|孩子晚于这个点睡觉,身高发育至少损失5cm,也别早于这个点起来
- 聪明|这3类孩子多半是“假聪明”,长大反而没出息,家长别瞎高兴了
- 跳跃型|宝宝这些不好的习惯,影响他未来身高!父母别不在意
- 乳汁|从小喝“母乳”和不喝“母乳”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太大了
- 小丽|孩子晚于这个点睡觉,身高发育至少损失5cm,也别早于这个点起来
- 淮菇|又到春天“拔高期”,别只给孩子煮骨头汤,掌握这5点孩子猛长个
- 利巴韦林|一粒普通药,吃了却耳聋转告父母这8种药,别再让孩子乱服用
- 孕妈|孕期这个月胎宝长得最快,也是孕妈最容易犯错的月份,别掉链子
- 用药|儿童用药误区多 这六个“坑”千万别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