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职场不设限:真正的AI产品经理太少了……( 二 )
文章插图
03 AI产品经理vs产品经理的日常
做常规的产品经理,核心就是吃透????这张图:
文章插图
以及????这种层层转化的漏斗关系图:
文章插图
第一张图在产品从0到1的阶段非常重要,尤其随着用户调研+MVP上线后带来反馈逐步增多,常规产品经理很容易失焦,进入到“竞品有,我没有,因此我要有”的癫狂状态
这样的状况大概持续3-6个月就会发现,无论自己再怎么疯狂加功能,对最终的漏斗转化率效果都不大,就要花时间关注增长的问题了
和增长相关的模型和理论有很多,有AARRR,有RACE,但本质都是回归到强化“网络效应”。因此在探索了漏斗转化率的基础和边界后,很多常规产品经理就会被分去做偏运营类的工作,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地“搞活动"。这也是为什么做了三年之后的产品难免会觉得自己的角色开始模糊,仿佛跟运营、市场都有点关系
总结一下:分析用户路径 -> 提出产品假设-> 优化链路 / 包装玩法 ->看对漏斗和大盘的收益 -> 评估是否达到全量标准(定性/定量),这大概就是大部分常规产品经理的日常
相对AI产品经理来说,跟上述最大的区别就是如何通过搭建可持续的AI系统,来实现上述逻辑的自动化
举个例子:有一种神秘、古老的,叫做信息流产品经理(Feed PM)的岗位,每天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各类内容的供需匹配效果,从而达到大盘增长。对于他们来讲,feed的框架就那个样子,而交互形态(无论单列、双列还是混排)一旦用户养成了习惯也很难再改,互动的方式无非也就是赞转评+弹幕
所以他们还能做啥?
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了:一个AI产品经理需要多“懂”技术?或多大程度上参与到“AI策略设计与开发”的工作里来?
根据个人经验,AI产品经理在需求评审的阶段,需要与算法共同明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 模型目标
- 特征选择
- 数据收集
- 验收标准
因此无论你涉及到的领域是内容、电商还是社交,只要是与核心业务相关,AI产品经理本质上解决的都是资源匹配的问题,只不过除了关注供求两端,你也需要关注对平台本身的收益
比如对2C平台来说,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前期更注重日活,后期看GMV。所以AI产品经理需要时刻关注随着算法策略的迭代,模型表现提升对大盘收益提升的边界效应在哪里。除非你是专门做“技术创新”的纯技术型产品经理,不然所有脱离大盘收益的算法打磨,以及一味追求算法复杂度的行为,都只是耍流氓
04 哪些岗位更容易转型AI产品经理?
前文已经很明确了,真正的AI产品经理,必须是兼具数据驱动思维的产品经理,基于这条准则,古牧君把市面上跟AI产品经理还算相关的岗位整理如下:
文章插图
初步感觉是用户增长产品经理胜出?对几个可能有争议的项目稍作解读:
1)研发工程师:“或许具备一定数据驱动思维” ?
坦白说在跟研发工程师深度配合多年后,古牧君发现,严谨的逻辑思维并不等于数据分析思维or数据驱动思维
核心差异在于,经过长期训练,工程师们的逻辑思维更多是纯形而上的,有些脱离实际业务场景;而数据分析、数据驱动思维,更看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须是扎根于业务场景的
所以有时候,算法工程师转型AI产品经理,虽然看起来入门快,但后续无形的门槛可能会来的更早
2)产品经理:“普遍缺乏数据驱动思维” ?
是的,别说数据驱动思维了,很多大厂的非初级产品经理们,连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都不达标。经常无法对自己负责的产品功能提出有效、可行的量化衡量方法。
所以你说为啥现在还有这么多数据分析师的岗位需求呢?不就是给技能残缺的产品经理们补锅呢么~
3)用户增长产品经理:“具备较好的产品思维” ?
必须坦诚,这是一个基于岗位JD的美好推测,是否该岗位的从业者们在日常工作中真的能充分施展产品思维、避免工具人的囧境,古牧君是不得而知的,欢迎这个方向的同学上门踢馆指正~
- 看不上|为什么还有用户看不上华为Mate40系列来看看内行人怎么说
- 闲鱼|电诉宝:“闲鱼”网络欺诈成用户投诉热点 Q3获“不建议下单”评级
- 整形美容|双十一医美不良事件高发 热玛吉风险高 业内:医美职业打假人太少
- 美国|英国媒体惊叹:165个国家采用北斗将GPS替代,连美国也不例外?
- 手机基带|为了5G降低4G网速?中国移动回应来了:罪魁祸首不是运营商
- 面临|“熟悉的陌生人”不该被边缘化
- 车企|华为不造车!但任正非加了一个有效期,3年
- 当初|这是我的第一部华为手机,当初花6799元买的,现在“一文不值”?
- 不负众望|12小时卖了30万部!Redmi Note9不负众望,卢伟冰开心了?
- 蛋壳公寓|官媒发声:绝不能让“割韭菜者”一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