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张小龙大战张一鸣( 三 )


02 张小龙也是战士不熟悉张小龙的人会认为,他是一个很克制、很佛系的人。
毕竟,微信一直克制,因为微信的大部分功能,都是从小范围内测开始。做好了,才正式上线,出现了问题,也会马上调整。腾讯的联合创始人张志东(Tony)也认为,微信团队保持了很克制的心态来做事情。
于是,克制成了张小龙身上最大的标签,但他在2017微信公开课上否认了这种说法,称“微信并不克制,我们的词典里没有克制这样一个词。”
张小龙说,“我们在做一些决定的时候,合理性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我们少做一点,是因为很多事情我们做不好,很多决定一开头就是错的,行不通的,如果硬要做,就是不合理的,而不是基于克制的目的。”
熟悉张小龙的人才知道,微信的今天,也是他打下来的。
Genie毕业后一直跟着张小龙,是微信初创的核心产品团队成员之一,其深度参与的漂流瓶、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对微信早期的推广和拉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她亲身经历了微信的发展过程,从无人知晓,到慢慢做大,再到如今超十亿的用户量。Genie在辞职之前,是微信的产品总监,工作直接向张小龙汇报。
在Genie自己看来,她在张小龙那里学到了受益终身的东西,“小龙教会我,永远去思考问题的本质,从本质寻找正确答案”。
跟张小龙做微信的时候,她也跟着张小龙一起思考:未来的通讯社交产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微信如何成为那个符合下一代的通讯社交产品。
微信于2011年1月上线,一开始,就生在战火中,长在战火中。
原IDG资本合伙人章苏阳介绍,在2009年,PC互联网基本上属于停滞的一个行业。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已经炒的很热,当时,中国正在从2G走向3G。
当时,在腾讯内部负责社交产品移动化项目的是QQ团队,而张小龙,此前负责的是邮箱业务。
“内部赛马一直是腾讯的传统。”一位接近腾讯的人士说,张小龙带着几个人把微信做出来了,比QQ移动端好用,市场反响也好得多,很快就得到了腾讯各种资源的倾斜。
内部赛马中胜出,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微信一诞生,就需要面对米聊这个强敌。米聊是国内最早的移动端即时通讯软件,由小米开发,在2010年12月上线,不到1个月,就积累了可观的用户量。
在与米聊的赛跑中,微信为了赢,不断开发新功能,语音聊天、“摇一摇”和“漂流瓶”等功能相继上线,用户增速越来越快。
虽然米聊的发展势头也非常好,但雷军判断,腾讯有QQ,做移动端社交有天然优势,米聊很难赢,而且,小米初创,做好手机才是核心。据雷军回忆,腾讯做微信的决心非常大,派人跟他说,会不惜一切代价。2011年8月,米聊项目选择战略收缩,微信开始爆发。
不过,微信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2013年,更强大的对象出现了,那就是阿里推出的来往,马云亲自下场做推广。刚开始,来往的每一个功能都是针对微信来设计的,但不到1年,来往就失去了锐气。
《腾讯传》中,张小龙说道:“Pony(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发了一封邮件给我,说我们是不是应该仔细考虑一下,如果竞争对手来模仿,会不会在上面叠加一点东西,就说他创新了。我回复说,我们现在的这个功能已经做到极简化了,竞争对手不可能超过我们了,因为我们是做到了什么都没有,你要超过我们总要加东西吧,你一加,就超不过我们了。”
想做社交产品的互联网公司很多很多,但微信只有一个。后来,马化腾也很有底气的说,打败微信的,不可能是另一个微信。
张小龙的战斗力真正震惊互联网圈,还是因为微信支付的成功。当时,支付宝是第三方支付的绝对老大,但2014年春节,从除夕到初八,微信红包圈走了800万用户,有人夸张地说微信利用“红包”一夜干完了支付宝花了10年干的事情。马云称这是“珍珠港偷袭”。此后,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缠斗至今。
张小龙对微信的定位本来是“工具”,希望用户用完即走。但是随着微信的用户量突破10亿大关,微信不仅仅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工具,更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随着张小龙对微信生态的不断完善,如增加朋友圈、公众号、看一看、搜索、小游戏、小程序等功能,大家发现微信的工具好像用不完,用户对微信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腾讯也非常依赖微信,仅仅2014年,腾讯就有超过120个业务在排队接入微信,希望用到微信的流量,但张小龙一直在抵抗。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小龙一直在做减法,因为没人比张小龙更希望把微信这款产品做得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