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心理学永远不要穿别人的旧衣服,原因主要有三点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在经济欠发达的时期,那些兄弟姐妹比较多的家庭中,小一些的孩子会捡大孩子的旧衣服穿。正如俗话所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那个时代,很多人小时候都是这么过来的。虽然节俭是一种美好的品质,但在物质条件丰裕的今天,人们往往更愿意自己买衣服,而不是去穿别人的旧衣服。心理学家也提出建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永远不要穿别人的旧衣服。特别是对于一些家长来说,考虑到孩子长得太快,买的衣服可能穿不了多久,他们会把哥哥姐姐,甚至是亲戚给的旧衣服拿出来给孩子穿。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文章插图
控制感缺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Maslow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对于“控制感”的基本需要。一方面,“控制感”让个体觉得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自己的人生发展是可以改变、可以完善的;另一方面,控制感会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可控而安全的。而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对自己命运及周围环境的控制,他将变得绝望、无助。对于那些小时候经常穿别人旧衣服的孩子来说,他们总是被动的接受,没有办法挑选自己喜欢的款式,久而久之,他们会感到控制感缺失,觉得连穿什么衣服都无法自己做主。正是由于这种由穿衣带来的被动局面,导致他们很容易养成极度顺从、缺乏主见的性格,结果是在未来的生活中总是唯唯诺诺、消极被动,主观能动性和自信心严重不足。
文章插图
自我价值受损有的人可能并不是童年时期不得不穿别人的旧衣服,而是他们自己乐意。他们往往不太看重穿衣打扮,觉得这样既可以省钱,又帮亲戚朋友解决的旧衣服没地方放的困扰。但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经常接受别人的旧衣服、旧物品,会在潜移默化中让自己成为“被施舍”的角色,每当别人有什么旧物需要处置时,马上想到了你,你在别人心中就是一个废品回收站,来者不拒。即便亲戚朋友对你并没有什么贬低的看法,长期接受别人的旧衣服穿,会让你对自己的生活标准越来越不介意。这种态度会不断内化到你的潜意识中,会让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在随便过日子的人,你会变得不愿意去追寻好东西,你的自我价值感会越来越低,变得越来越随便、容易妥协。
文章插图
而对于那些由于父母节俭,被迫穿兄弟姐妹旧衣服的孩子,也会产生这种类似的心理。因为他们总是穿别人剩下的,不知道自己是否受到这个家庭的重视,是否被家长关爱、在乎。这个时候,父母如果没有跟他们解释清楚,心智不够成熟的他们可能会误解父母的用意。他们甚至会怀疑父母偏心、不爱自己,而这种想法会对他们的内心造成巨大打击,以至于在未来的成长中,产生自卑心态,自我价值感受损严重。“追求卓越”的心理需求不仅如此,那些由于经济不够充裕,在小时候总是穿别人旧衣服的人。当自己成年有了工作之后,会出现过度补偿心理,表现出对于着装打扮的狂热追求,甚至不惜把大部分工资都花在这上面。“补偿”一词,首先出现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相关理论中,指个体因自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目的不能达成时,将会改以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内心焦虑、建立起自尊心。
文章插图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有一些自卑感,而这些自卑感使个体产生“追求卓越”的需要,而为满足个人“追求卓越''的需求,个体会不借“补偿”的方式来力求克服心理层面的缺失。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小时候没有穿到新衣服的孩子,往往在成人之后大量买衣服、打扮自己。因为经常穿别人的旧衣服带来的心理缺失感,当有条件之后,就想通过“买买买”的方式来补偿自己当年的遗憾。总的来说,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穿别人的旧衣服,因为这很可能为孩子带来一些心理缺失感,失去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同样,对于的习惯节约、爱接受亲戚朋友旧衣服的人而言,也要注意自己是不是对生活的态度越来越随便,缺乏追求与主动感。当然,家庭条件实在不好,穿别人的旧衣服也没必要自卑,毕竟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期,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才是最重要的。
- 怀孕期间尽可能的少|孕妈妈们小心哦~这4种水果尽量不要碰,影响宝宝发育!
- 孕晚期|怀孕最后一个月,准妈遵循这三个“不要”,分娩时能少受很多罪
- 家长|大学校长直言这种孩子看似聪明,实则没有,家长不要高兴太早
- 体内|这几个时刻最好不要洗澡,洗完澡也不应该由这几种行为
- 提前|8岁孩子该懂的事,父母要提前教,不要留给社会
- 孩子|孩子越大越不和父母说话:不懂沟通的父母,永远打不开孩子的内心
- 心理学家|被孩子主动喜欢的妈妈有啥特征心理学家做好三件事,你也能行
- 养育|童年的养育:那些被迫“懂事”的人不要忘记安抚你的“内在小孩”
- 界限|打孩子要有“界限”,3个部位不要碰,否则后果严重
- 家长|宝宝这4种行为,可能是心理问题,家长千万不要暴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