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官员多出文人,现代的官员有吗为啥( 二 )


很多人会有如此疑惑:为什么古代学而优则仕?为什么文人都想当官?这其实和古代的科举选拔制度有关。因为科举选拔考试考的内容就是经史子集,如果在文学上没点造诣,考试都考不上要怎么当官,这就给我们造成了文人想当官错觉,但其实是制度原因。
那么要论古代文人当中官当得最大的是谁呢?除去南唐后主李煜投胎投得好本身是皇帝的以外,像唐朝时期的元稹、张九龄等都做过宰相。可是这些人在位期间并没有做出多大改革,所以他们的政绩对后世没有什么影响力,以后便以文人诗人的形象示世人了,因此不符合我这篇文章按影响力判断官大与否的标准。
因此在我看,古代的文人当中当官最大的当属王安石。王安石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改革期间被任命为参知政事。
宋朝沿袭唐朝,对相权分而治之,所以在宋朝的时候,宰相的权力也被分配到不同的职位。宰相在当时被称为同平章事,而王安石的参知政事就是次相,稍次于宰相的宰相。
关于王安石的改革内容,可以在我的头条号主页搜索“王安石”,查看2月1号问答的那一篇文字!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鼓楼博牛志(头条号)】

■网友的回复
【古代的官员多出文人,现代的官员有吗为啥】 唉,古代人学习分专业吗?我感觉不分,他们都是古典文学专业,学习的都是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啊,同学,那些书语言不要太经典。所以科举榜上有名的人文学素养极高。至于现代人,不要说官员,即使是所谓文学系的学生,文学素养也无法和古代相比。我国基础教育弱化了文学学习,无论学习成绩多好,就读语文那点文学渣渣,简直无法写文章。这样的学习经历,进入官场,就是想说什么也词不达意。更何况如今不让官员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