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出|14亿人为何养不出情趣巨头?( 二 )


一个明显的尴尬是,作为全球最大情趣用品生产国,中国没有自己的行业标准,这很容易带来劣质低价产品横行。中国特色的价格战,短期内小商家可能会牟取暴利,长远而言对市场的伤害是很大的,这也是我国情趣用品行业的现状,诸多投机的小商家赚得盆满钵满,而大企业反而没有多少利润。
豹变通过某O2O平台联系了湖南长沙的几个商家,实地探访发现,店面多不在商业街核心区域,有的甚至就是一个仓库,货架陈列谈不上什么体验,售卖的也多是不知名品牌,外行根本无从分辨。商家显然不在乎售卖的是不是大牌,甚至对产品本身也不怎么了解,只要能带来足够的利润就行。
小商家只想赚快钱,随时可以抽身离开,但对于头部企业而言,长远价值更重要,顶尖企业做标准,这方面,春水堂是最早做准备的。
春水堂成立于2003年,比淘宝还早一点。在2009年到2011年垂直电商黄金发展期,曾有不错发展。2013年阿里和京东开始形成垄断局面,创始人蔺德刚意识到,光做渠道其实是没有未来的,因为零售的本质是成本、效率和体验,以垂直电商的体量,是无法做到影响产业链的,自然难以真正优化成本。
这一年,春水堂开始计划从零售商转型为品牌商,准备自研产品。2014年,开始找工厂做OEM,自己设计模具找工厂开模,到2017年,干脆自建了两个工厂。在产品研发上,春水堂选择了硅胶娃娃为重点突破,硅胶娃娃技术门槛较高,利润也更大,对头部企业而言无疑是更好的选择,而且在蔺德刚的判断里,带有人工智能的产品会是未来方向。
从渠道转型产品,春水堂付出的代价是电商营收的连年下滑,这也和产品类型的选择有关,最开始是从性玩具突破,后来发现“性玩具天生传播受限,在产品端做差异化也不容易,即使有差异化,也很难打广告,传播出去。所以只能不断出新品,研发效率很低。”然后才转向硅胶娃娃的方向。这一转型,浪费了几年时间,至今春水堂的硅胶娃娃还未真正上市。
中国情趣行业的另一个尴尬现实,是缺乏具有号召力的品牌矩阵。
虽然世界70%的情趣用品都来自中国,但国内大部分都是代工厂,承接来自欧美和日韩的品牌订单,并非由自身研发的产品,更缺乏属于自己的品牌。豹变在走访国内头部情趣用品连锁店——桔色成人时发现,桔色成人的产品主要都是代理国外品牌。“国外大品牌产品比较有保障,毕竟我们是国内大型连锁店,采购方面还是非常谨慎的。”一位店长告诉豹变。
品牌是价值链最上游的部分,而这些最大头的利润主要都被国外企业拿走了。这也是网易选择以品牌直接切入市场的原因。
在2017年切入市场时,网易春风就直接选择走品牌路线,网易本身自有电商平台,也带有品牌和流量。网易春风的定位是:“中国的杜蕾斯”。为打破国内用户对情趣用品行业固有的低俗色情印象,网易春风在品牌形象上走起了“清新优雅”的路线,并刻意避免“情趣用品品牌”这几个字。
不过,品牌积累非一日之功,网易的高举高打,背靠的是严选的供应链能力和自身的流量,在产品研发上投入较少,“更多的还是在公关传播上”,而行业元老春水堂早就意识到产品力缺乏带来的疲软,营销风头过后,如何在产品上找到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
营销方式的局限,也制约了中国情趣行业的壮大。
作为一个普遍毛利润超过40%的“暴利行业”,情趣用品头部企业却难以盈利,主要归于产品宣传上的限制带来的高额销售成本,严重挤压了利润空间。
鉴于情趣用品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在营销方式上相比其它行业,有着天然的局限。
如果仅从流量投放渠道而言,色情网站无疑是最适合情趣用品的,但这种“走捷径”的方式也容易导致企业猝死。“做黄色网站起来得很快,但赚的钱都被用来买命了。”春水堂创始人蔺德刚在接受采访时曾如此表示。
这方面,他趣试图在社交上进行突破。
2012年8月,他趣前身“性价比”app上线,商业模式则是为成人用品导流而赚取佣金,到2013年开始转为自营电商,并推出社交功能。当年也是垂直社交蓬勃发展的年代,不难想象,一个主打情趣用品主题的成人社交网站,会带来多么迅猛的流量增长。事实上,社区功能的加入也让公司的营业额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从2013年的22.54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2450.94万元,增长率高达10773.74%。
但他趣的模式也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流量获取上,成人社交难免有“擦边球”嫌疑,社区管理上难度不小;一个是流量转化问题,他趣依然是走渠道模式,其产品和淘宝上并无区别,难免落入“为他人做嫁衣”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