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托马斯·曼的名作《死于威尼斯》( 三 )



■网友的回复
一个艺术家被美唤醒,并为这个发现的美苦苦挣扎,直至付出生命代价的一段心路历程。看似是描写男男之间的情缘,其实主题还是讨论一个艺术家如何面对和解决日神与酒神的矛盾的问题。讨论的是西方的一个很长远,悬而未决的老题目。
■网友的回复
关于艺术终极本质的探讨 关于日神与酒神 放荡不羁与绝对自律的统一与冲突 但西方文学有一个隐秘共识 美到极致就是死亡 塔齐乌天神般的美寓意死亡是必然的 宿命的 每个老男人心中不仅有一个洛丽塔 还有一个塔齐乌.
■网友的回复
正好写了篇文章,摘录过来

谈谈《死于威尼斯》的神话原型及疯癫的艺术家
1 引入
有人认为,如果将歌德视作德国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作家,那么20世纪的托尔斯曼则位居第二。
托尔斯曼的经典中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写于1911年,故事情节极其简单,一个年近半百的德国作家阿申巴赫乘船前往威尼斯度假,在海滨浴场邂逅了一位14岁的波兰少年,陷入一发不可收拾的迷恋之中,甚至霍乱横行也不愿离开,最终在欣赏少年时死于海滩上。
故事虽然寥寥百字即可概述,但这部仅仅只有五章的小说似乎怎么也说不尽。
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与之前的传统文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似乎陡然跌入了混乱的泥潭中,传统小说注重的因素,诸如典型的人物、完整的情节等,都不被20世纪的作家放在眼里,我们能看到的似乎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概念、一个抽象的情感力量。
这些颠覆看似荒诞,实则也正揭示了世界本就荒诞与混乱的本质,正如经典戏剧《等待戈多》,无情节、无人物、无环境,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直接将荒诞的世界搬演到了戏剧舞台上
虽说现代主义的小说看似戏谑幽默,但实际它却蕴藉着深厚的带着浓郁的悲剧精神的文化模式,即神话原型。
这是大多数现代主义经典小说的深层结构,如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与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与耶稣受难与复活,同样神话原型也体现在托尔斯曼的小说《死于威尼斯》中。
2 《死于威尼斯》的神话原型
“原型”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观点,“原始意象是一种记忆的沉淀,一种铭刻,它由无数类似的过程凝聚而成”,简而言之,“原型”就是一个民族世代累积的文化经验在心理的积淀。
我们一旦在艺术中使用“原型”,那么我们便会感觉到一股强烈的情感穿透历史的隧道,而神话原型这一概念,也表明着神话具有原型的力量,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正如弗洛伊德说“典型的也即神话的”。
《死于威尼斯》这部小说,随处可见神话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