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晚:专心做好中国镜片( 二 )


|谢公晚:专心做好中国镜片
本文插图
事实证明 , 明月的品质在世界最高峰经受住了严苛的考验 , 明月镜片“近视太阳镜片Pro系列”产品圆满地助力珠峰测高的完成 。 “1000余副产品无一发生质量问题 , 这是对我们公司产品质量的最好肯定 。 能够代表眼镜行业参与到这个重大项目 , 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 希望眼镜行业未来有越来越多的发声机会 。 ” 谢公晚自豪地说道 。 同时 , 他也坦言 , 希望通过这一行动 , 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认识、相信国产镜片的高品质 。
谈及此次与中国登山队的合作 , 谢公晚表示 , “虽然目前登山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运动 , 但是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之中 。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 , 我们相应的产品也要匹配得上 。 ” 在当天签约仪式现场 , 中国登山协会经营开发部主任丁祥华介绍说 , “高山探险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技术装备 , 其中就包括防护目镜 。 过去受我国高端制造水平的限制 , 登山装备器材主要依靠进口 , 现在我们已实现了主要技术装备和保暖服饰的国产化 , 但防护目镜依然需要进口 。 明月镜片作为优秀国产品牌 , 不断创新 , 完全有实力与中国登山队共同研发出世界顶级的防护目镜 。 ” 谢公晚也表示 , 未来明月镜片会深入研发针对户外运动这一细分市场的产品 , 如雪镜、登山镜、运动眼镜等 , 助力中国登山队每一次启程的同时满足市场上广大消费者对于美好运动生活的追求 。
|谢公晚:专心做好中国镜片
本文插图
除了产品与市场方面的考虑 , 谢公晚表示 , 与中国登山队展开深度合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那就是登山这项运动中蕴含的精神和其传递出的正能量 。 “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鼓舞了中国人在登山之外的更多领域突破攻坚并卓有成效 。 也正是这种精神 , 让谢公晚带领明月镜片从零开始 , 成为行业知名品牌 。
专注做镜片一件事
1986年 , 年仅18岁的谢公晚带着一麻袋半成品的眼镜片和眼镜架离开家乡 , 踏上了去东北的火车 。 到东北的第二年他赚了1000多元 , 这1000多元成为他事业的第一桶金 。 后来在亲朋的帮助下 , 谢公晚在南京开了一家眼镜零售店 。 由于经营得当 , 到1997年时 , 他已有了300多万元的身家 。 当大家都认为他会满足于眼镜店的红火生意时 , 谢公晚却萌发了一个“疯狂”的念头:放弃零售 , 自己生产镜片 。 因为此前谢公晚曾为寻找质量更好的镜片南下广州 , 大费周折后却失望而回 。 执着于好镜片的他决定自给自足 , “有些镜片厂为节约成本 , 偷工减料 , 把镜片做得非常薄 , 甚至度数都不准 。 于是我们决定自己生产镜片 , 起码要做到度数准、镜片安全、光学性能符合标准 。 所以在2002年 , 我们在上海成立了明月镜片 , 正式进入树脂镜片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