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白天上班,晚上治病,从不出远门……但他说,我还有梦想

程康(化名)的一天是在深夜11点多结束。虽然是躺了4个小时,但他依然觉得疲惫。他拉下衣袖,盖住胳膊上鼓起的包,背起黑色的双肩包,打起精神,往外走。
这个时候的他,就像一位正常的上班族,结束一天漫长的工作。
和他一起鱼贯而出的,多数都是一些年轻的面孔。
“我们下班了。”有人打趣。
夜幕沉沉,整个城市都安静了,程康开车飞驰在寂静的街道上,有些庆幸:又平安度过了一天。
程康是一位血液透析患者:白天去工作,晚上来血透,每周三次。
这样的生活,36岁的他坚持了6年,身边极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病人,“我的目标是,坚持到20年。”
带有悲愁色彩的深夜血透室,对程康这样的年轻患者来说,却像是一个支点。
就像程康,流过泪后,转眼又眼带笑意,“好歹我还活着,对吧。我还有梦想,而且也有机会实现。”
钱江晚报|白天上班,晚上治病,从不出远门……但他说,我还有梦想
文章图片
浙大一院血透室,每次做血透前患者都要先称体重。
(一)我的生活,被血透改变
除了两下刺痛,也没什么难受的
6号楼B区5楼。这里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血液透析室。这里每天的血透排班是三个时段:上午、下午、晚上。
选择在晚上7点30分到11点30分这个时段来做血透的,大多是像程康这样的年轻患者,他们白天需要工作。
5楼的血透室,最高峰时,每晚有100多位血透患者,这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下。
每天晚上7点,程康会准时赶来。他总是背着一个双肩包,里面装着下载了很多电子书的电脑,透析的4个小时,他不是看书,就是听书。
30岁的柳明差不多和程康同时赶到。 “上机后,我就看手机打发时间。”
也有年纪偏大的患者,躺下来,倒头就睡。
每位血透病人的身上都插着两根管子,从动脉端引出血液,进入透析器,去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后,从静脉端回流到体内。
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上机。
知乎上曾有人问:血透是什么感觉?
一个被高赞的回答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受,甚至可以说,每周三次、每次4小时的透析,是最轻松最舒服的时候。除了上机时动静脉各扎一针的刺痛。
这个回答,程康觉得很贴切。
不能出差,不能加班,不能应酬
6年前,开始血透后,程康的生活就变得规律。
血透当天,他傍晚6点30左右到医院,在门口的拉面店吃一碗牛肉面,加一个饼,共19元。这算他一天中最隆重的一餐。
“我一日三餐只要40元。我可能是生活成本控制得最低的那群人吧。”他有些得意地笑了。这么做主要是为了省钱,但程康觉得一举两得,“我们本来就要控制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