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政策端持续发力,社保“第六险”长护险未来怎么发展?( 二 )


报告显示 , 有4.8%的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 , 总失能率为11.8% 。 也就是说 , 超过十分之一的老年人在穿衣、吃饭、洗澡、如厕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无法完全自理 。 基本自理能力的衰退也伴随着独立生活能力的退化 , 25.4%的老年人需要全方位照料 。
近年来 , 越来越多的家庭正在面临“一人失能 , 全家失衡”的难题 。 另外 , 如果这部分失能人群在普通的养老机构也无法满足护理需求 , 他们则只能选择常年住院不出 , 这一现象被称为"社会型住院" , 会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挤兑 。 可以说 , 正是社会的迫切需求 , 推动了长期护理险制度的建立 。
长护险的机制如何?
根据指导意见 , 我们总结了长护险的几大机制:
1、参保对象:试点阶段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 , 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 , 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重度残疾人 。
2、资金筹集:筹资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 , 单位和个人缴费原则上按同比例分担 , 其中单位缴费基数为职工工资总额 , 起步阶段可从其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中划出 , 不增加单位负担;个人缴费基数为本人工资收入 , 可由其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代扣代缴 。 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通过财政等其他筹资渠道 , 对特殊困难退休职工缴费给予适当资助 。
3、待遇支付:经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规范诊疗、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 , 经申请通过评估认定的失能参保人员 , 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 根据护理等级、服务提供方式等不同实行差别化待遇保障政策 , 鼓励使用居家和社区护理服务 。 对符合规定的护理服务费用 , 基金支付水平总体控制在70%左右 。
4、扩大试点范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明确的试点城市和吉林、山东2个重点联系省份按本意见要求继续开展试点 , 其他未开展试点的省份可新增1个城市开展试点 , 于今年内启动实施 , 试点期限2年 。 未经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同意 , 各地不得自行扩大试点范围 。
目前长护险在国内试点扩容至49地 , 其中广州新增15家定点机构 。
我们以上海为例 , 截至今年6月 , 上海长护险试点共服务失能老人39.1万人 , 其中社区居家照护32.4万人、养老机构照护6.7万人 。
数据显示 , 全市享受长护险居家照护和机构照护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龄分别为80.1岁和85岁 。 上海现有长护险定点评估机构34家 , 有评估人员0.9万人;现有纳入长护险登记的各类养老护理服务人员6.3万人 。 长护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达1173家 。
作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剧所推出的民生举措 , 2017年 , 上海在徐汇、普陀、金山三区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 并于2018年在全市范围试点 。 在上海试点中 , 60周岁及以上的职保退休人员或居保人员经评估后 , 可按照不同等级由定点护理服务机构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 并按规定报销护理费用 。 社区居家照护和养老机构照护的42项服务内容涵盖了基本生活照料和常用临床护理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