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微博哆啦a梦六张图事件( 九 )


有些人觉得,作者应该有创作这类作品的自由。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说法并没有说错。然而,创作是一回事,传播又是另一回事。如果这篇低俗猎奇的二次创作只是私底下供“同好”传阅、或者在存在门槛的小众平台上给粉丝观看,那也不会闹成今天这样。然而,这篇同人的作者选择在微博这一大型公众平台上发布,在漫画中没有添加任何观前警示,同时也没有声明让粉丝不要四处传播。这一行为无疑是很不妥当的。结果就是,这篇二次创作超过了大量互联网用户的心里承受能力,并以此而出现不适。更何况微博上还有许多未成年人用户,即便用最为开放的心态去考虑,让未成年人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接触到此类含有大量儿童色情元素的内容,也是并不应该的。

怎样评价微博哆啦a梦六张图事件
按理来说,低俗猎奇内容在传播过程中应该会受到受众群体的限制,然而在这一事件中,低俗猎奇反而成了传播的助力。一方面这篇漫画的冲击力足够强,使得网友纷纷发表观看的感想,其间大量梗产生增强了传播性;另一方面大量营销号和大V为博取流量而推波助澜。一时间,微博的哆啦A梦话题下几乎全部充斥着这篇同人漫画相关的内容。

梗,又叫模因(meme),因其传播过程如基因复制增殖一般而得名。一旦一个概念成了梗,就会像在自我复制一样开始病毒式的传播。在这一事件中也是,低俗梗的泛滥显然是原作者没有预料到的。一开始只是微博,后来慢慢地贴吧、QQ群、b站、各大论坛都开始有人不分场合地玩梗。这对于讨厌这篇同人作品、或根本不感兴趣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对《哆啦A梦》的粉丝来说更是如此。
我们需要意识到互联网用户的多样性,不应犯下“我身边的大多数即世界”的错误。
有人说,讨厌这篇同人漫画的话,不去看就行了,我们不应该对他人的乐趣指手画脚。然而,事实是,在大量营销号和大V转发,并且没有任何警示标语的情况下,大量的互联网用户猝不及防地就被迫接触到了这些内容。而且,在本次事件被炒起来之后,很多人就算不想关注这一事件,只是想去看看哆啦A梦的视频,也难免被不合时宜的玩梗所干扰。因此,“讨厌的话不去看就可以了”这种说法无疑是一种双标且不负责的言论。我们不认为任何人有把快乐建立在其他人痛苦之上的权力。网络不是某些人的一言堂,退让是一方的礼貌,而不是另一方得寸进尺的理由。
最后,《哆啦A梦》远不是童年二字可以概括的。对于国内的很多成年人来说,《哆啦A梦》仍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每一年都会有很多孩子和少年少女们接触并喜欢上这一部作品。当很多已经从这部作品中毕业、甚至对《哆啦A梦》这部作品并没有过多接触的人,一边嚷着毁童年、一边为了流量和关注度而大加转发以及玩梗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对那些喜欢《哆啦A梦》的年轻一代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会对《哆啦A梦》这部作品本身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