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额|除了美团,这家行业“大牛”为什么也被罚全年销售的3%?( 三 )


在2016年,公牛入局数码配件领域,推出了数据线、充电器、移动电源、充电宝、智能家居配件等产品。但是,目前公牛在这些领域产品的影响力极弱,在2020年,公牛的数码配件业务营收占比只有4%左右,其毛利率也不足公司核心业务的一半。
笔者以为,公牛应了那句老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公牛在插座这个极其细分的市场上做到牢不可破的第一,但同样也会成为禁锢它的巨大阻力:
第一,插座这个品类被看作是低技术水平的。
插座本身技术含量并不高,当公牛向代表高技术含量的品类(例如电子产品或与电子相关的品类)跨越时会很难。但是,如果华为、小米这样的公司从高技术含量向低技术含量的插座品类跨越时,就会很有优势,近乎降维打击。至于华为、小米为什么没有对公牛造成巨大的影响,是因为这个品类的销售规模不大,协同效应也没那么强,华为小米等并没有将此市场作为重点集中资源进行进攻。
第二,公牛这个品牌与品类的关联性太强,消费者非常难以接受其所跨界的其他品类。
当消费者提及公牛时,第一反应就是插座,第二反应还是插座。如果公牛哪怕推出一款充电宝,消费者的心理接受程度也会很低。公牛=插座,这几乎在消费者的心智当中已经被固化。
第三,公牛的经销商渠道很难发挥延伸价值。
公牛强势捆绑了一大批经销商,独家经营、买断、限制价格等等强悍的管理手段让这些经销商敢怒不敢言,但迫于公牛带来的稳定利润,又不得不与公牛长期合作。
从经营品类的角度来看,公牛最广泛的终端零售商是五金店的老板,这些个体户的经营范围往往局限于花样繁多的低端生活用品,如果公牛布局其他品类的产品,这些经销商有多大的渠道辐射能力和经营能力,需要打一个问号。
一方面,反垄断的大棒高悬,公牛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经营模式,另一方面品牌难以实现有效的赋能而从既有的细分市场跨越走向多元化,被牵住了牛鼻子的公牛如何开启下一个新征程,画出一个更加动人的第二增长曲线,是摆在公牛面前的真正难题。
参考资料:
1、时代周报,《公牛集团垄断长达六年,“插座大王”如何控制经销商?》,2021年10月1日
2、南方都市报,《公牛集团被罚近3亿背后:对经销商实施控价,为何构成垄断?》,2021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