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海外一批战国竹简,上面记载令人动容,解开楚国一个重大历史谜团

大家好,我们的烨霖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另外,《楚居》中对楚国国度迁徙有很多描述,但对季连之后、楚国立国之前,只有“毓徜徉,先处于京宗,穴熊迟徙於京宗”一句迁徙记载,说明这一段时间楚人应该没有迁徙,一直在原地生活。毕竟,《楚居》是楚国人写族群历史,若有迁徙大变,肯定会留下一笔的,连下面一则囧事,连“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等惨况都记载,没理由不记载其他大事。作为先秦时代的诸侯国,楚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博采众长、独具特色的楚文化对后代影响至深。然而,“楚国起源”却长期迷雾笼罩,成为历史悬案之一。关于楚国起源,历史上有二个谜团。其一,国名“楚”字的来源。根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之后,将天下分为九州,其中之一就是荆州。荆州东与扬州分界,南越衡山至五岭为止,北至荆山,基本等同于楚国的版图范围。楚国先民至此立国,为何国号不叫“荆”,而叫“楚”?其二,楚国王族到底来源何处。楚国是世居本地的“蛮夷”,还是中原迁移过来的,或是其他来源?《史记·楚世家》虽然记载了楚王世系和楚人先祖,却对楚人来历又语焉不详,所以就形成了“中原说”、“土著说”等观点。
楚国|海外一批战国竹简,上面记载令人动容,解开楚国一个重大历史谜团
文章插图
一直以来,这两个谜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新世纪之后,海外一批战国竹简的出现,上面记载令人动容,解开了其中一个谜团,另一个谜团也基本被解开。2008年,清华大学校友在海外买下一批战国竹简,共计2388枚,后捐赠给了母校清华大学,即“清华简”。令学术界兴奋的是,竹简上记录的内容,在解开历史谜团之余,不少甚至颠覆历史,曾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的李学勤教授评价说,“这将极大地改变中国古史研究的面貌,价值难以估计”。其中,清华简中有一篇《楚居》,是一部楚国史官书写的楚国史,共16支竹简,简长约47.5厘米,主要讲述楚人始祖季连到楚悼王共23位楚公、楚王的居处与迁徙,约创作于公元前380—前370年,里面就解释了上述两个谜团。
楚国|海外一批战国竹简,上面记载令人动容,解开楚国一个重大历史谜团
文章插图
自古以来,楚国有楚、荆、楚荆、荆楚之称,古今学者往往认为,荆与楚皆直接得名于荆条的荆。那么,清华简《楚居》作何解释?清华简《楚居》鬻熊有两个身份,一是巫师,在周朝灭商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一是道家开山之祖,留有《鬻子》一书传世。周成王时,成王感念鬻熊的功劳,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楚始建国,所以鬻熊也可谓800年楚国的创始人。根据清华简《楚居》记载,鬻熊的妻子妣厉生熊丽时难产,剖腹产后妣厉死去,熊丽存活。妣厉死后,巫师用“楚”(荆条)包裹其腹部埋葬。为了纪念妣厉,楚人就称自己的国家为“楚”。《楚居》:(鬻熊)爰得妣,逆流哉水,厥状聂耳,乃妻之,生侸叔、丽季。丽不从行,溃自胁出,妣宾于天,巫咸改(?)其胁以楚,至今曰楚人。一切真相大白,国号“楚”的来历有着一段伟大母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