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公孙衍促成五国伐秦 , 把楚国推到了秦国的对立面 , 但楚国并没有做好此时和秦国开战的准备 , 但又不能不替韩魏出头 , 最后选择加入同盟但坐观成败 。
文章图片
燕国也面临着内忧外患 , 燕王哙禅让风波 , 导致太子平和丞相子之两伙人彼此对立 , 还有齐国虎视眈眈 , 燕国也无法下场 。 这次还是三晋和秦的对决 , 两军大战于修鱼 , 三晋惨败 , 魏国彻底倒向秦国 , 退出了合纵 。
一、落子韩国
公孙衍因为战败 , 被迫离开魏国 , 楚国因为参与了五国伐秦 , 不可避免和秦国交恶 , 两股势力一拍即合 , 把眼光盯在了韩国 。 秦国如果想攻楚 , 当时只能走两条路 , 一是出汉中 , 和楚国在汉中群山开战;二是借道韩国 , 走方城方向瞄准楚国都城;反过来也是一样 。 对于秦楚两国来说 , 韩国成为了关键所在 , 谁得到韩国 , 谁就得到攻击的主动权 。 在楚国的支持下 , 公孙衍担任了韩相 , 继续与秦国对抗 , 秦国几次拉拢不可得 , 于是准备诉诸武力 , 此时西南方却传来了一个消息 , 使得秦国又到了选择的关头 。
文章图片
二、伐韩还是取巴蜀?
西南方苴巴蜀三国都派出使者入秦 , 苴巴两国希望秦派兵帮助两国抵抗蜀国 , 蜀国则希望秦国不干涉 , 这时秦国朝堂出现两种意见 。 本土派的司马错认为应该出兵 , 趁机取得巴蜀之地 。 好处有二 , 一可以不花大力气得到巴蜀之地 , 开疆拓土;二可以从巴蜀方向攻击楚国 , 开辟一条新的作战道路 。 张仪反对 , 认为应该伐韩 。 理由也很简单 , 伐韩可得富庶的土地 , 是称霸中原的功业 , 比巴蜀利大 。 但是 , 张仪有一条最关键的理由没说 , 秦惠文王也没想到 , 那就是此时是否应该和楚国做死敌 。
文章图片
攻击巴蜀 , 得地容易 , 但是巴蜀贫瘠 , 立国时间又长 , 没有几十上百年 , 对国家来说得不到实际国力的增强 , 还得投入资源去维系统治 。
事实上 , 真正能拿到的好处就是伐楚的通道 , 但是这相当于和楚国的核心区江汉平原处于同区竞争 。 除非秦失去巴蜀汉中 , 或者楚失去江汉核心区 , 两国无法真正的友好 。 而以秦国的国力 , 此时做不到压制楚国;这无论对于张仪的亲魏睦楚外交方针来说 , 还是秦国想吞并天下来说 , 都是下策 。 可惜秦国人被几次胜利的表象蒙蔽 , 看不清危机所在 , 最终还是选择拿下巴蜀 。
文章图片
三、楚军出动
秦拿下巴蜀 , 一面安抚巴蜀之地 , 一面攻击韩国;作为韩国的盟友 , 楚国依旧没有什么动作 , 只是给韩国空头支票 , 让韩国把战争坚持下去 。 韩国国力弱小 , 单打是打不过秦国的 , 抵抗了两年 , 终于在岸门一战惨败 , 韩国基本被打残 , 公孙衍也离开后不知所踪 。
文章图片
【公孙衍促成五国伐秦,楚国选择同盟坐观成败,会战修鱼,三晋惨败】当秦国以为度过危机时 , 楚国终于出手了 , 楚国联合齐国 , 瞬间占据了曲沃 , 堵住了秦国东出的通道 , 又集中军队 , 准备扩大战果 , 秦国上下乱作一团 , 不知该如何是好 。
稿源:(浩宇文史)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69835.html
标题:公孙衍促成五国伐秦,楚国选择同盟坐观成败,会战修鱼,三晋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