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一直哭穷的李鸿章为什么还要卖力为慈禧太后的颐和园奔走筹款?( 二 )


奔走|一直哭穷的李鸿章为什么还要卖力为慈禧太后的颐和园奔走筹款?
文章插图
解决了醇亲王的动机,那么李鸿章积极为此出面奔走联络的动机又是什么呢?笔者回过头来再检视醇亲王筹款设想的原话来:“窃海军经费历年拖欠情形,业经屡详奏牍。自海军章程议定,承平之日,尚须每年添款垂二十万。设遇征调游历,所费益多,势难筹措。而华洋观瞻所系,又不容不竭力图维,撑持全局。臣亦尝思筹一大批银款,存诸北洋生息,按年解京,以补正、杂各款之不足。本银专备购舰、设防一切要务,其余平、捐输二款,拟另款存储,专备工作之需。关键的话出现了,“存诸北洋生息,按年解京,以补正、杂各款之不足。本银专备购舰、设防一切要务,其余平、捐输二款,拟另款存储,专备工作之需”。解读下来,就是这笔钱本金并不用于颐和园的园工,而是将钱存在北洋生利息,用利息来贴补园工之用。至于本金,明确是“专备购舰、设防”所用,如果是为了这园工完成之后就会拨给北洋购舰买炮的二百六十万两巨款,李鸿章那么积极的前后张罗,北洋上下也没什么微词就容易解释得多了。醇亲王积极是为了儿子早日正位,李鸿章卖力张罗是为了本金,而北洋上下没有微词则是对这笔钱的殷殷期盼(甲午战争爆发后,这笔二百六十万两的巨款中有一百八十五万两被提出交予李鸿章购买军火,在甲午战争期间北洋向英国和德国订购的鱼雷炮舰“飞霆”号和“飞鹰”号的船款以及大量克虏伯速射炮和弹药的价款中应有这笔银子中的一部分)。
奔走|一直哭穷的李鸿章为什么还要卖力为慈禧太后的颐和园奔走筹款?
文章插图
翁同龢的算盘,李鸿章的“牛皮”北洋海军上下为什么对这笔二百六十万两的银子如此期盼呢?这还得从翁同龢的一份奏折说起:1888年,也就是北洋海军正式成军的一年,身为户部尚书的翁同龢以郑州黄河决堤,一时无钱治理为由,上了一道《请停购船械裁减勇营折》,把截流的刀,架到了北洋海军的脖子上。“现值国家元气未充,时艰犹巨,政多丛脞,民未敉安,兴业未半,诸事待举。然部库空虚,若多事并举,用度浩繁,过于铺张,恐有始基不慎之虞,正所谓欲兴利转以滋害,贻误曷可胜言。计惟有在诸事中,择其最要者,逐渐举行,持之以久,力戒虚糜,以求实际。而次第之事,宜当认真布置,徐徐图之,待府库充盈之时,再行续办,如此诸事得以相济,经费可以周转,百姓可得生息。自光绪十年上谕大治水师以来,数年间广筹方略,悉心经理,行之以渐,虽靡费千万,然终有所成。依北洋前奏,海军之战备,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顾不摇之势,畿辅根本之地,颇现久远可恃之象。且今海疆无事,海军之事,似可稍缓。且陆防亦为国之根本,今勇营积弊日深,军锋转弛,非至计也,亟应整顿。加以武备多系旧式,款项支绌,似宜另图改建,汰弱留强,归并训练,方能得力。故臣奏请南北洋购买枪炮船只机器暂停两年,待限满后再行藉资弥补。并一体裁汰不堪用之勇营,所省价银,解部充饷,如此措置较周,府库之虞,犹可解免,可为持久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