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政府为何握不紧枪杆子?
作者:木白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道理许多人都懂。
清朝到了最后那几年,溥仪的父亲载沣掌权,大搞皇族内阁,把有才能有实权的汉族大臣排斥在外。张之洞都看不下去,屡次上书苦谏:“若舆论不服,必激发革命。”载沣自信满满地回答:“怕什么,有兵在!”
你看,连载沣都知道“枪杆子出政权”的道理,但还是做了亲手埋葬大清的败家子儿。有些大道理,嘴上说起来人人都知,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 中国|清政府为何握不紧枪杆子?】清政府苦心孤诣打造的新军,怎么就握不紧、抓不牢、打不响了吗?
这事值得捋一捋。
01 知识分子的觉醒
清末新军的崛起是因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1894年,中日激战正酣之时,年已六十的慈禧感到绿营兵已远远担负不了为自己看家护院的使命,因此急于编练一支新式陆军以充不时之需。
经过几年的努力,新军成为一支组织严密,训练有素,战斗力大大优于旧式绿营兵的新式军队。满清王朝从这支军队中也看到了希望,不仅将小站新军扩充为六镇,并要求全国效仿建立新军。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最受刺激的恰恰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读书人,从1895年起,中国读书人救亡图存的危机感油然而生。
文章插图
▲甲午海战
很多读书人开始放弃所谓学成文武艺,或于帝王家的传统梦想,他们开始把国家的存亡与自己的命运结合起来,从而完成了传统读书人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而中国之有知识分子当从湖南时务学堂开始。
1897年10月,曾领导公车上书的广东举人梁启超入湘主讲长沙时务学堂,参预陈宝箴、江标、徐仁铸、黄遵宪等人所推行的新政运动。其后湖南新政虽因戊戌政变发生,随百日维新的失败而中辍,但新思想的种子则已播。
梁启超在政变后逃亡日本,当年撰戊戌政变记,便曾说;自时务学堂、南学会等既开后,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
文章插图
▲湖南时务学堂旧址
戊戌后中国知识分子此种思想态度的变化,不仅在湖南一省。百日新政有筹办京师大学堂和各省开办中、小学堂二端,政变后虽然清廷也下达了停止各省、府、州、县设立学堂的命令,但新式学堂却得以广泛建立起来。
光绪28年12月10日(1903年1月8日)的苏报《论说》一文便指出这一事实:中国维新以来,京师至各行省,皆设学堂,所以养人才,公学问,开风气,致富强,其有利于国家,夫固尽人而知之也。
不仅如此,中国知识分子也开始远涉重洋,到海外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1899年,梁启超带着他那帮时务学堂的学生来到日本学习时,在日本的留学生不过70来人。
- 李世民杀单雄信时,为何秦琼程咬金不吭声?程咬金:他差点坑死我
- 周世宗:仅在位6年,为何被视为“五代第一明君”,堪比秦皇汉武
- 兵权|李世民登基后,为何会放过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杀了就坏事了
- 贾谊:汉文帝格外重视,27岁跃升高级官员,为何还是抑郁而终?
- 武状元比文状元差在哪,为何在历史上没存在感?
- 成君|许平君和霍成君死后,汉宣帝为何选一个不好看又克夫的人为后
- 刘备临终的时候嘱咐了一段话,为何重用叛徒魏延,却不愿用赵云?
- 刘秀|史上三个叫丽华的女子,都貌美如花,为何命运却截然不同?
- 唯一不被西方认可的中国王朝,已延续471年,国号是中国人代名词
- 曹操重金赎回蔡文姬,为何将她嫁给没文化庄稼汉?专家:不是下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