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状元比文状元差在哪,为何在历史上没存在感?

在中国古代 , 普通人要想走入上流社会 , 成为国家的官吏 , 他们一般都会通过科举考试来取得功名 。 但不是所有人都特别擅长诗词歌赋 , 所以朝廷又开设了武举考试 。 科举考试的第一名被称为“状元” , 武举考试的第一名也是状元 。 但这两个状元之间却有着天壤之别 。

武状元比文状元差在哪,为何在历史上没存在感?
文章图片
中国的科举考试是从隋朝开始的 , 到唐朝时发扬光大 。 直到光绪卅一年(1905年)才正式宣告结束 , 期间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 在这一千三百多年间 , 文状元一共出现了592位 。 而武举则是在武则天称帝后十二年(公元702年)设立 , 到1901年时废除 。 这一千两百年间出现的武状元只有293名 。 单单从人数对比上就知道武状元在朝廷中有多不受人待见了 , 而且武状元的出身比文状元要低一等 。
通常文科状元在当官时会先让他去基层锻炼 , 或者安排到翰林院任职 。 虽然这个官品阶不高 , 但是整天跟着国家重臣参与朝政 , 他们升迁速度会很快 。 在明清之际 , 翰林院基本上是朝廷培养高层政治人才的地方 。 反观武状元 , 大多数都是到边远地方的军队去当个小军官 。 除非有大的机遇 , 可以杀敌立功 , 否则一生就只能当个中下层官僚 。 而且文状元中知名的人物也很多 , 比如像民族英雄文天祥 , 清末实业家张謇等 。 但历史上有名的武状元估计就只有郭子仪一人了 。

武状元比文状元差在哪,为何在历史上没存在感?
文章图片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第一点应该就是中国历代统治者重文轻武的思想 。 皇帝难道都看不起武人么?错了 , 他们就是因为太看的起武人了 , 才选择抑制武人的发展 。 基本上各朝的开国皇帝都是马上得的天下 , 他们太了解武人的可怕 。 所以他们一上位就立刻分化武将的权力 , 让百姓弃武从文 , 那样方便他的统治 。

武状元比文状元差在哪,为何在历史上没存在感?
文章图片
第二点应该和武举考生的生源有关 。 在古代但凡能学的起武艺的 , 大部分是富家子弟 。 一般小老百姓 , 哪有闲钱请师傅和买兵器 。 我们知道 , 武举不同于科举 , 没人指点你 , 是很难走上正轨的 。 考试的生源少了 , 录取率也低 , 在朝为官的武生同僚肯定少 。 所以武状元很难有大的发展 。
武状元比文状元差在哪,为何在历史上没存在感?】第三点应该和朝廷的时局有关 。 国家既然有精力开武举 , 那必然是天下太平的年代 。 太平年间皇帝要的是经世治国的文人 , 对于武将需求不大 , 所以武状元地位也不会太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