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日本人为什么不谈“爱国”知识分子不愿意,百姓不喜欢( 二 )
文章插图
很多日本人小时候从课本中认识到日本曾给亚洲和世界带来过巨大灾难,从而产生了一种愧疚之情,不愿意过多的谈国家。对于一些经历过二战的人来说,过去的历史堪称一种耻辱,当侵略战争发生时,谁都不敢站出来反对,唯恐自己成为“非国民”,被军国主义政府强制“爱国”,就这样成了一名有罪的“看客”,而战后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又缺乏反省,甚至没人出来谢罪,所以,战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一大堆“市民主义者”,开始否定国民这个概念,一是想减轻一点自己的罪恶感,二是不想重蹈覆辙。
文章插图
与日本同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虽然也尊重市民是独立个人的观点,但是曾经西德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还是规定十八岁以上的男子应为国家防卫而服兵役。保护国家完整,保证国家安全,这是市民神圣的义务,也是世界的常识。但只有在二战后的日本,人们对于保卫国家的问题却一言难尽,有人做过调查,询问日本人“如果日本遭到侵略的话,应该怎么办”?不少人回答“逃走”或“投降”。老百姓不认同日本过去的侵略行为,这种对于历史的价值判断,影响了对国家的情感。
文章插图
针对这种情况,深感忧虑的一部分日本人提出了在日本重振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希望当局修改《教育基本法》,将爱国主义教育加入课本,以扭转人们对国家的淡漠。改不改法律的讨论持续了若干年,关于是否将爱国主义教育放入课本的问题,不少人产生了对立的意见。不管民间呼声如何,决策者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回避所谓“爱国主义”的言词。有些人将“爱国主义”拆解成了更细化的问题,爱国主义的内涵,到底是爱“故乡和土地”,还是“日本国”的概念?或者,“爱国”是一种“态度”还是一种“主义”?总之,这个问题最后卡在了谨小慎微的用词选择上,没有得出任何确定性结论。
文章插图
当然,即便法律修改成功,其实效果也不会立竿见影。二战后的日本人,对所谓“爱国主义”这一类词语抱有强烈的抗拒感。“国家”和“日本”等文字,一旦出现时,很多日本人就会感到不自在。如果“爱国主义”被写入教科书,恐怕反感“爱国主义”的人会更多。当“爱国主义”这个词一出现,很多日本人自然而然会表示“爱国主义不应该由国家强制”“这件事是各个人内心的问题”,也就是说,老百姓对于爱国主义早就有了一套自己的价值判断,无论怎么修改《教育基本法》,也无法颠倒看法的正负两极。
- 赵匡胤|赵匡胤为什么传位于兄弟, 而不是儿子
- 诸葛亮|深度解析诸葛亮为什么隐居山野却能闻达于诸侯?
- 穷困潦倒的伊朗,为什么不愿像沙特那样,乖乖倒向西方呢?
- 庞统|蜀国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庞统临死前说句话,诸葛亮听后想归隐!
- 为什么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被刷屏,撒贝宁一举动让网友瞬间泪目
- 两块籽料要价100万,为什么和田玉价格差距这么大,原因在这里!
- 为什么吕后没对薄姬下手,是出于女人的同情,还是政治考虑
- 古人为什么一定要选在“午时三刻”执行死刑呢?
- 武则天已经在感业寺为尼,为什么还能再度回宫,她是怎么回去的?
- 太监|诛杀安德海,丁宝桢为什么敢在慈禧太后头上动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