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利益下的谋士,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发起对郑国的灭国之战

公元前630年 ,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发起了一场对郑国的灭国之战 。 面对秦晋这两个超级大国 , 郑国这个弹丸之地 , 可谓毫无还手之力 。 但其结果却是秦晋反目 , 郑国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战争面前 , 完好无损的存活了下来 。 中学课本中有一篇十分有名的文章——《烛之武退秦师》说的就是这件事 , 这篇出自左传的经典之作 , 将古人的语言技术描写的淋漓尽致 。 那么 , 在秦晋伐郑的背后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古稀老人烛之武又是凭什么能将两位春秋霸主给忽悠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 。
晋文公,利益下的谋士,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发起对郑国的灭国之战
文章图片
一、晋郑到底有什么恩怨
对于晋国为什么要和郑国过不去 , 这还要回到12年前说起 。 公元前642年 , 晋文公此时还是一个流浪汉 , 刚在齐国落脚 。 但这一年 ,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去世 , 齐国大乱 。 重耳不得不再次流亡 , 在经过郑国时 , 郑国国君郑文公对当时的重耳根本看不上眼 , 先莫说按王子之礼接待他 , 甚至连国门都不让重耳一群人进 , 可谓无礼太甚 。 而在十年后 , 也就是公元前632年 , 晋楚在城濮之战的争霸过程中 , 郑国又是与楚国为伍 , 公然对抗晋国 。 但可惜的是 , 在此战中楚国大败 , 原本依附于楚国的各路诸侯国 , 纷纷改立门户 , 投入到晋国怀抱中来 , 周襄王亲自践土会盟 , 亲赐文公为“方伯” , 统领天下诸侯 。 但这唯一的机会 , 郑国都没把握住 。
公元前631年 , 由于另一个小国——许国 , 依附楚国 , 始终不尊天子 。 文公再次率各诸侯于温地朝拜周襄王 , 商讨伐许之事 。 但郑文公却不愿得罪楚国 , 不同意出兵 , 默默退回了郑国 。 如此两面三刀 , 倒也是郑国一直以来的特色 。 所以 , 在《烛之武退秦师》的开篇就是:“晋侯、秦伯围郑 , 以其无礼于晋 , 且贰于楚也!”
晋文公,利益下的谋士,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发起对郑国的灭国之战
文章图片
二、联秦伐郑 , 晋文公为何多此一举
那么 , 既然是晋郑两国的恩怨 , 怎么又惹上秦国了呢?是晋国害怕打不过吗?显然不是!我们来看看 , 晋国在打败楚国后 , 军事实力有多强 。 先从侧面看 , 晋国在伐许国的战争中 , 许国曾向楚成王求救 , 而楚成王是这么说的:“此晋 , 城不可与之交锋也!”遂不敢救援许国 。 其次 , 从正面看 , 春秋时 , 天子军队建制是六军 , 大国三军、中国二军、小国一军 。 而城濮之战后 , 文公与元帅先轸商议 , 扩大军队规模 , 建立上中下三军 , 左中右三行 , 实际上就是六军 。 《东周列国志》中有云:以此兵多将广 , 天下莫比其强 。
既然如此 , 为什么非要联合秦国呢?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 。 一是早在温地会盟时 , 秦穆公任好就与晋文公结成了联盟 , 约定日后秦晋一方有事 , 另一方也随同起兵 , 彼此同心协力 , 不得坐视;另一方面 , 秦与郑相隔甚远 , 伐郑于秦国并没有太多益处 。 晋文公从这两点出发 , 从而邀请秦国参战 , 俗话说 , 多一个帮手 , 多一份把握 , 更何况朋友还是一个强大的秦国 。 因此 , 烛之武所说“秦晋围郑 , 郑既知亡矣” , 就不难理解了 。
晋文公,利益下的谋士,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发起对郑国的灭国之战
文章图片
三、伐郑无益 , 秦穆公为何亲自出战
晋文公,利益下的谋士,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发起对郑国的灭国之战】在此之前 , 有必要说一下为什么秦国要这么大老远来帮晋国呢?要知道 , 就算是城濮之战 , 这场春秋最大规模、双方实力最为强悍的两大集团之间的战争 , 秦穆公都只是派了自己的小儿子参战!而践土会盟 , 秦穆公直接没有参加 。 可这一次 , 打一个小小的正国 , 秦穆公却亲自来了 。 是不是很蹊跷?这个问题的答案归根结底在于郑国的战略地位 。 从地图上看 , 郑国处于中原腹地 , 是绝对的中心 , 那么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 , 出兵远征 , 如果能有一个这样的战略枢纽 , 进可以供应粮草 , 退可以军队休整 , 这对于处于中国边缘的齐楚秦晋 , 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 因此 , 齐桓公称霸天下 , 每次都把郑国摆在首位;楚成王进军中原的第一步 , 也是拿郑国开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