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迹·叶公庙:赫赫功名,好龙所掩(上)韦力撰( 二 )



孔迹·叶公庙:赫赫功名,好龙所掩(上)韦力撰
文章图片
跨池而过
叶公为此与弟弟断交 , 他心里有自己的纠结 , 一边是母亲一边是弟弟 , 想来这是他给孔子讲那个故事的背景原因 。 按理来说 , 儒家都讲孝道 , 比如鲁襄公二十五年 , 郑国讨伐陈国 , 陈国大夫贾获“载其母妻”而逃 , 被认为是行孝之举 。 鲁哀公十六年 , 孔悝出奔时载其母“伯姬于平阳而行” , 也是孝道的表现 。 而叶公之弟后臧只身逃回楚国 , 却置母亲于不顾 , 显然是违反孝道之举 。

孔迹·叶公庙:赫赫功名,好龙所掩(上)韦力撰
文章图片
叶公简介
孔子强调孝道 , 他应当在叶公面前谴责后臧的行为 , 但他却用另一个故事讲述了相反的观点 。 孔子当然知道后臧的所为 , 他也明白叶公讲这个故事的潜台词 , 但是 , 儒家强调孝道之外 , 还要讲个义字 , 孔子认为叶公不能因这件事再断绝兄弟之情 。 因此 , 孔子在此处的所言是有特殊的背景在 。

孔迹·叶公庙:赫赫功名,好龙所掩(上)韦力撰
文章图片
池塘
按照历史文献记载 , 叶公是位识大局懂大体的政治家 , 但今人提到叶公 , 永远会加“二龙”二字 , 该故事出自汉刘向在《新序·杂事五》中所载:
子张见鲁哀公 , 七日而哀公不礼 , 托仆夫而去 , 曰:“臣闻君好士 , 故不远千里之外 , 犯霜露 , 冒尘垢 , 百舍重趼 , 不敢休息以见君 , 七日而君不礼 。 君之好士也 , 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 。 叶公子高好龙 , 钩以写龙 , 凿以写龙 , 屋室雕文以写龙 。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 窥头于牖 , 拖尾于堂 , 叶公见之 , 弃而还走 , 失其魂魄 , 五色无主 。 是叶公非好龙也 , 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 今臣闻君好士 , 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 , 七日不礼 , 君非好士也 , 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 。 诗曰:‘中心藏之 , 何日忘之 。 ’敢托而去 。 ”

孔迹·叶公庙:赫赫功名,好龙所掩(上)韦力撰
文章图片
论政殿
孔子的弟子子张去见鲁哀公 , 他等候了七天 , 哀公也没有接待他 , 于是子张准备离开鲁国 。 他在走时请人转告哀公:我听说您喜欢贤才 , 所以我不远千里 , 冒着风霜雪露来投奔 。 没想到赶到此地时 , 您一连七天都不接见我 , 这让我觉得您的好士之名就如同叶公好龙 。 那位叶公自称喜欢龙 , 他将家里的各处都雕上龙 , 天上的龙听闻到此人这么爱龙 , 于是特意来其家探望他 。 叶公见到了真龙 , 吓得掉头就跑 。 看来这位叶公只是喜欢像龙的东西 , 而非喜欢真龙 。

孔迹·叶公庙:赫赫功名,好龙所掩(上)韦力撰
文章图片
简介
自此之后 , 叶公好龙就成为了虚假爱好的代名词 , 而被人广泛使用 , 比如梁启超在《敬告国人之误解宪政者》中说:“叶公好龙 , 好其是而非者 。 ”
但问题是子张是从哪里听到叶公做过这么一件事呢?一者龙乃传说之物 , 天上不可能有一只龙听到了叶公的所言而来探望他 , 二者真正的叶公乃是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 从史料记载来看 , 他很有大局观 , 不太可能整天在家里玩假龙 。

孔迹·叶公庙:赫赫功名,好龙所掩(上)韦力撰
文章图片
叶公治邑
历史上有名的白公胜之乱就是叶公平定的 , 白公胜是楚平王之孙 , 他在楚国颇有名气 。 白公胜的父亲是太子 , 太子因遭谗言而逃到了郑国 , 后来被郑人所杀 。 当时白公胜正在吴国避难 , 楚国令尹公子申(字子西)提出召白公胜回国 。 叶公闻听此事后表示反对 , 《国语·楚语》中记载了叶公对白公胜的评价之语:
其为人也 , 展而不信 , 爱而不仁 , 诈而不智 , 毅而不勇 , 直而不衷 , 周而不淑 。 复言而不谋身 , 展也;爱而不谋长 , 不仁也;以谋盖人 , 诈也;强忍犯义 , 毅也;直而不顾 , 不衷也;周言弃德 , 不淑也 。 是六德者 , 皆有其华而不实者也 , 将焉用之 。

孔迹·叶公庙:赫赫功名,好龙所掩(上)韦力撰
文章图片
长长的画廊
孔迹·叶公庙:赫赫功名,好龙所掩(上)韦力撰】看来叶公很知道白公胜的为人 , 他坚决反对将此人召回楚国 , 但公子申不听 , 他还是将王孙召回 , 同时让他驻守在白邑 , 故其被称为白公胜 。 白公胜回到楚国后 , 一心替父亲报仇 , 多次向公子申提出要讨伐郑国 , 但公子申拒绝了他的请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