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霞晨:刘师培入端方幕前后的进退两难( 四 )


1908年底回国后 , 刘师培的人生从高峰走向了低谷 。 早年从一名汉学英少一变而成革命阵营的“投林鸟”是出于内心所愿 , 沦为“吞钩鱼”却并非为了荣华富贵 , 为的是借助端方力量实现自己志愿 。 改换门庭的背后既有刘师培书生意气、狷急近利的因素 , 也受到政治环境、经济状况以及双方较量等因素的影响 。 跟随端方后 , 他虽然不得不逢场作戏 , 做些表面文章 , 但不过是敷衍了事 , 并无可以坐实的恶行 。 在端方幕中 , 他非但没有获得鲲鹏展翅的机会 , 连退路也被一并斩断 , 为此他惆怅悔恨 , 肝肠寸断 。 尽管如此 , 他依然保留着读书人的清高与矜持 , 不愿为自己公开辩解 , 只有在诗作以及给挚友的书信中才会吐露真心 。 将这段经历定义为“变节” , 将其视为刘师培人生污点而轻鄙其学术文章 , 其实大可不必 。 人间万事塞翁马 , 这段经历一定程度上为他后来在四川潜心问学近两年的“投林鸟”生涯奠定了基础 。 平心而论 , 他在端方幕中也并非没有收获:他得到了潜心学术的宝贵时间 , 得以校释古籍、考订金石 , 使其考证之才得到了发挥;他见到了伯希和所劫的敦煌遗书 , 成为最早研究这批敦煌珍贵资料的学者;他寄情于诗 , 第二部诗集《左庵集》也于1910年编定并印行于世;他的理想也在端方的诸多“第一”中部分得以实现:创办江苏境内第一个现代公共图书馆、第一次实行中国公费女子留学 。 端方这些“第一”的背后 , 也凝聚着刘师培的付出 。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文汇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