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志愿军」外国人描写的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时候的编制装备

根据1950年2月的中苏防御条约,有3000名以上苏联62朝鲜战争官兵和技术人员等派到中国训练其部队。中国在按苏军编制改编自己师的过程中,偶然爆发了朝鲜战争。中国军队的步兵师,同美军一样采取三单位制,以3个步兵团为基干,还有炮兵和工兵等支援部队。步兵团以3个步兵营,步兵营以3个步兵连,步兵连以3个步兵排为基干,并分配配备有支援火器。步兵师的编制定员推测约为8,000人,但在行动时,得到各种支援部队的配属,兵力约有1万人。

火炮|「志愿军」外国人描写的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时候的编制装备
文章插图
师有1个炮兵营,12门火炮,但由于火炮不足,所以不同的师装备着新旧不同的火炮。第9兵团大口径火炮留在鸭绿江以北了。这大概是考虑到预想的战场地形险峻,运输困难,或是预见到弹药补给困难而留下的。总之,82毫米以下的中口径火炮,特别是迫击炮是师的主要支援火力。此外,很多师装备的是挽引或骡马驮载的75毫米榴弹炮。中国军队实际上装备了苏联、美国、德国、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多种多样的武器。因此,在同一个步兵团内使用口径各异的数种步枪不是罕见的事。这样就增加了弹药补给的困难性。无线电台少,无线电通信网在团部以上方能建立。有线电话通常架设到营部,有时也到连。营以下通信手段,是巧妙地使用运动通信、军号、哨子、信号弹和手电筒等。中共军队和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粮食、被服和弹药等大部分是用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这是充分利用所谓“取粮于敌”的方法。另外,还依靠居民协助取得物资。因此,没有大的补给部队。这是在困难的地形条件下仍有很大机动能力的因素之一,然而另一方面,在居民较少的北朝鲜地域作战,带来后勤补给上的很大困难,这又成了妨碍战斗力发挥的因素之一。

火炮|「志愿军」外国人描写的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时候的编制装备
文章插图
【 火炮|「志愿军」外国人描写的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时候的编制装备】中国士兵穿着桔黄色的衲成若干直条的棉服。把它翻过来穿,白色的里子变成面子,在雪地里就成了保护色。里边穿用夏服和随身携带的内衣。还戴有毛皮护耳的帽子。鞋是胶底帆布的,防止湿脚,对预防冻伤有作用。有手套的人很少,习惯于寒冷的东北士兵,没有手套的生活也能泰然处之。棉衣在干燥的时候很暖和,但是,潮湿后很难干并很快地冻结在一起。手套和鞋子是棉布的,有吸汗的效果,但数量不足,在作战期间不断出现被冻伤的人。第9兵团渡鸭绿江时,每人发给80发子弹,自此以后基本上不发了。火炮、迫击炮弹的携行量极少,1门82毫米迫击炮为90发,60毫米迫击炮为40发。然而,手榴弹好象比较充足。想竭力在第一线的后方约50公里的前进补给所储存备用弹药,但不掌握制空权又缺乏运输能力,效果不太大。由于补给不足,所以要求节省使用弹药特别是火炮的弹药。为此,以首发必中的精神认真选择目标进行射击。师几乎没有卡车,所以是以挽马、骡马、牛、骆驼和人力等作为运输手段。因此,第9兵团的补给道路,是在没有制空权的险峻山地并且气候寒冷,其运输能力是极其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