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鳌拜,张一山,韦小宝,和珅,清朝,努尔哈赤,瓜尔佳氏|新版鹿鼎记出现“鳌府”bug,可是“鳌中堂”“和大人”的称呼对吗?( 五 )


如生前曾任《北京文艺》《说说唱唱》等刊物编辑的金寄水(1915—1987) , 原姓爱新觉罗氏 , 清睿亲王后裔 。
戏曲作家华粹深(1909—1981) , 原姓爱新觉罗氏 , 曾任南开大学教授 , 天津戏曲学校副校长 。
近代戏剧家、著名京剧演员汪笑侬(1858—1918) , 原姓完颜氏 , 清末曾作过河南太康知县 。
著名京剧演员奚啸伯(1910—1977) , 原姓喜塔垃氏 , 曾任北京京剧四团团长 。
这些人名如过不特殊加以说明 , 很难看出其是汉族还是满族 。 可见 , 近一个世纪以来 , 满族随着民俗、语言等方面与汉族逐渐融合 , 作为民俗和语言的一部分的满族人名 , 也与汉民族的民俗和语言逐渐融合了 。
另外 , 满族人还十分喜欢用形容词、各种动作的名称、满汉语素合成等形式进行起名 , 这都和其他民族的起名习惯有很大不同 。
四、清军入关满族汉化
前面提到 , 入关前的满族人用满语起名时 , 比较偏爱使用有关动物、山林的名称和数字等较朴素的词语 。 因为满族是传统的渔猎民族 , 其民俗具有浓重的渔猎文化色彩 。 在生存环境的影响下 , 满族人常常表现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观念 , 再加上其民族心理质朴 , 使得其在命名时也就不会出现刻意选取表达平安吉庆、福禄寿喜、升官晋爵等含意的词语 。
但满族在入关前其实已经开始与汉族进行交流 , 并汲取了汉文化的一些元素 , 充实自己的文化 , 使得其人名取向发生了一些变化 。
自清军入关后 , 满族文化受到汉族文化的强烈冲击 。 满族传统狩猎文化不可避免地与汉族农耕文化和儒家文化发生冲突与碰撞 , 而作为满族文化重要载体的满族人名也受到了汉族语言文化的影响 。 尽管满族入关后在政治上占有统治地位 , 但满族传统的狩猎文化根基不够稳固 , 文化积淀不够深厚 , 使得满族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处于弱势地位 , 让他们不自觉地、日益深入地接受汉族文化、农耕文化和儒家文化 , 为了适应社会交往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 满族姓名逐渐发生演变 。
清代也因为这样对人名用字及数量、书写方式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 来保护满族传统的语言文化 , 延缓满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融合 。
所以 , 满族人名在入关初期变化不大 , 但是有汉化的倾向 。 到清代中后期 , 满族人名开始汉化 。

鹿鼎记,鳌拜,张一山,韦小宝,和珅,清朝,努尔哈赤,瓜尔佳氏|新版鹿鼎记出现“鳌府”bug,可是“鳌中堂”“和大人”的称呼对吗?
文章图片

鹿鼎记,鳌拜,张一山,韦小宝,和珅,清朝,努尔哈赤,瓜尔佳氏|新版鹿鼎记出现“鳌府”bug,可是“鳌中堂”“和大人”的称呼对吗?
文章图片

鹿鼎记,鳌拜,张一山,韦小宝,和珅,清朝,努尔哈赤,瓜尔佳氏|新版鹿鼎记出现“鳌府”bug,可是“鳌中堂”“和大人”的称呼对吗?
文章图片
资料图片 。 冯璐《满族人名的历史特征分析》
满族人名受到汉族文化冲击时 , 皇族和贵族的命名取向最先受到影响 , 并引领着社会的潮流 , 带动整个满族社会的人名演变 , 在平民阶层(八旗兵丁)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 只是变化较缓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