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祖昌|梁园虽非,终是念想之地( 二 )


我的外祖父董潨1924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 , 在几家大学和中学里任教 。 在西单大木仓郑亲王府(中国大学旧址 , 后为教育部)大院的西边 , 1923年建立了一所东北人子弟学校——私立弘达中学(现为二龙路中学) , 还有附属小学 。 创办人是三位东北籍的北京师大毕业生吴宝谦、陈作东和杨成章(宪斌) 。 为了支持这所带有公益性的学校 , 北京师大毕业的东北籍同学都来尽义务 , 教授几节本专业课程 , 称兼任教师 。 我姥爷便是其中之一 。
民国初年 , 我们所谈的这座府邸因为破落了要出售 , 据说要价不贵 , 但条件是全院一块卖 。 弘达中学就把这房买下来了 , 由三位校董平分做住宅 。 我姥姥就是在那时来过 。
这院子的拆分是在20年代末期 , 到我们家1958年租住搬入时 , 早已又转手换过主人了 。 我们的房东老太太名王桂荃 , 她就是梁启超的遗孀 。
成为一家之主 , 维系九个孩子的轴心
梁启超(1873~1929)在中国近代史上属凤毛麟角的真正精英人物 , 如果说他差一点就影响了中国政治进程的话 , 那么他肯定已经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思想文化 , 甚至文章作法 。 对他的毕生功业和成就遗产 , 我本无资格置喙 , 我的大学同学夏晓虹教授才是研究梁启超的专家 。
且只说梁启超的私人生活 。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他17岁 , 参加广东乡试秋闱折桂 , 榜列第八名 , 中了举人 。 主考官李端棻爱其年少才高 , 将堂妹李蕙仙许配与他 。 蕙仙长梁启超4岁 , 两年后二人完婚 。 次年夏天 , 梁启超偕夫人南归故里 。
1898年9月 ,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 一年后李蕙仙带着长女令娴(思顺 , 1893年出生)和丫鬟王阿喜千里寻夫 。 这阿喜年仅12岁 , 四川广元人 , 幼年身世悲惨 , 4岁时父亲猝死 , 继母虐待她 , 从4岁到10岁被人转卖了四次做丫鬟 , 最后来到贵州的李家 。 李蕙仙在回乡省亲时看中了阿喜 , 把她带到北京 , 再带到日本 。 梁启超为阿喜起了大名叫王桂荃 。
王桂荃虽然文化不高 , 但聪明伶俐 , 很快学会了一口流行的东京话 , 而且是上流社会用语 。 她是李夫人的得力助手 , 是她各项意图的忠实执行者 , 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 , 又是家务对外联系的主要办事人 。 她在一定程度上接触了日本社会的现代文明 , 开阔了眼界 。
在很长时间里 , 王桂荃的侧室身份仅限于家族内部 , 没有获得公开的正式名分 。 梁启超在家信中提到王桂荃时 , 多称“王姑娘”“王姨”或“来喜” 。
正妻李蕙仙在1901年生下了儿子梁思成 , 她在四年前还曾诞有一子 , 一个月即夭折 , 故称思成为二子 。 梁启超的所有孩子包括正妻所出 , 对王桂荃的感情都非常深 , 他们管李蕙仙叫妈 , 管王桂荃叫娘 。 梁思成后来回忆起他小时候的一件事 , 有一次他考试成绩不好 , 李蕙仙气急了 , 用绑了铁丝的鸡毛掸子抽他 。 王桂荃吓坏了 , 她一把把梁思成搂到怀里 , 用身子护着他 。 当时李惠仙还在火头上 , 收不住手 , 鸡毛掸子一下下地抽在了王桂荃的身上 。 事情过后 , 王桂荃拉住梁思成 , 用很温和朴素的话教育他 , 让他好好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