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影响力》9|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三 )


斯蒂芬·沃切尔和同事又进一步对实验基本程序稍加改动 。 实验人员先给部分参与者看装着10块饼干的罐子 , 之后又换成装有两块饼干的罐子 。 故此 , 在张嘴咬饼干之前 , 有些参与者眼睁睁地看到饼干从供应充裕变成了短缺 。 而另一些参与者则从最开始就知道供应短缺 , 因为他们的罐子里本来就只有两块饼干 。 靠着这样的做法 , 研究人员想解答一个有关稀缺类型的问题:我们觉得新近变得短缺的东西更宝贵 , 还是一直就短缺的东西更宝贵?在稍加改动的饼干实验里 , 答案一目了然:较之一贯短缺 , 对从充裕变到短缺的饼干 , 人们的反应更为突出 。 也就是说 , 新出现的稀缺更使人觉得迫切 。 这一结果远远不只局限于饼干实验 , 它延伸至生活的每一个层面 。
例如 , 很少有人知道 , 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 , 移民们的生活标准在西方世界是最高的 , 纳税也最低 。 据历史学家托马斯·弗莱明的说法 , 要不是英国人想通过加税从这种普遍繁荣里分上一杯羹 , 北美移民根本不会造反 。 自由这种东西 , 给一点又拿走 , 比完全不给危险得多啊!由以上案例 , 我们能总结出稀缺原理的适用条件主要涉及两个关键之处:稀缺和竞争 。 参与竞争稀缺资源的感觉 , 对人们有着强大的刺激性 , 而渴望拥有一件众人争抢的东西 , 几乎是出于人类本能的身体反应 。
来看看人群中的佼佼者、社会定义的精英——美国广播公司副总裁、后又执掌派拉蒙电影公司和福克斯电视网的巴里·迪勒身上的一个小故事吧!1973年 , 迪勒在美国广播公司负责黄金时段的节目 , 他作了一个非同凡响的采购决策:答应为电影《海神号历险记》支付330万美元的一次性电视播放费 。 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有史以来一次性电视播放费的最高纪录—— 《巴顿将军》的200万美元 。 事实上 , 这笔钱高得太过离谱 , 美国广播公司电视台估计要亏100万美元 。
一个像迪勒这样经验丰富又老道的商人 , 怎么会做一笔铁定会亏100万美元的生意呢?答案恐怕藏在这笔交易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上:这是电影首次以公开拍卖的方式把播映权卖给电视广播公司 , 三大电视网从来没有这样被迫地争夺一项稀缺资源 。 事后 , 迪勒近乎咬牙切齿地立下规矩:美国广播公司将来绝不再参与播映权的拍卖活动 。 而他的对手 , 时任CBS电视台总裁的罗伯特·伍德 , 也为自己在拍卖中失去理智的疯狂叫价行为 , 后怕良久 。
稀缺原理不容小觑 , 因为稀缺压力会瞬间暴击我们的思考能力 , 使之崩溃或者瘫痪 。 作者建议大家尝试用四两拨千斤的柔道手法 , 把思考能力丧失后的情绪高涨本身当成重要线索!这样一来 , 我们可以倾听来自内心的警告信号:一旦在顺从环境下体验到高涨的情绪 , 我们就可以提醒自己“说不定有人在玩弄稀缺手法 , 必须谨慎行事 。 稀缺的东西并不因为难以弄到手 , 就变得更好吃、更好听、更好看、更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