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报|洽洽食品2020年半年报:坚守与破圈,老瓜子能否发新芽?( 二 )


上游采用了订单农业+种植户的采购模式 , 拿走了全国供应量的15-20% , 并且与农业科研单位联合研发葵花籽品种、参股向日葵种业公司三瑞农科 , 既形成了对上游的议价能力 , 也稳住了瓜子的量和质 。
下游发展了全国1000余个经销商 , 渠道覆盖了国内全部省份的40万家终端网点 , 打造出了品牌效应 , 让消费者在潜意识里形成“洽洽=瓜子”的认知 。
市场最终选择了瓜子 , 洽洽找对了风口 。
随着坚果炒货行业的不断扩容 , 近5年洽洽食品葵花籽收入规模复合增速达到了6.3% 。
根据尼尔森数据 , 2018年洽洽在包装瓜子的市占率达到54% , 推算包装瓜子规模(零售口径)约78亿元 , 远超第二名金鸽瓜子、大好大瓜子10%的市占率 。
半年报|洽洽食品2020年半年报:坚守与破圈,老瓜子能否发新芽?
本文插图
如果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 一心只炒香瓜子 , 那也是件幸福的事情 。
但是 , 时代在变 , 消费的逻辑在改变 , 消费者的味蕾也在变化 , 竞争激烈的休闲食品行业时不时就要来一番业内大洗牌 , 每个市场参与者稍不留神就会被同行抢走市场份额 。
况且零食也不只有瓜子这一种 , 只做瓜子类产品也意味着几乎赚不到其他零食品类的钱 , 而品类更全的商家更容易拿到更大的市场份额 。
当下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 , 如果不及时做出改变 , 没有人能够一直稳稳地幸福着 。
在零食赛道的红海里 , 巨头洽洽食品也不能独善其身 。
那些年的迭代与被迭代
半个世纪以来 , 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 , 国内的休闲食品行业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更迭 。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 , 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 , 生活条件受限 , 零食的生产既零散 , 也不规范 , 街边小摊五分钱的小豆、八分钱的大红果、两毛钱的冰砖 , 陪伴了一代人的童年 。
改革开放之后 , 国内开始出现大型商超的零售业态 , 各式各样的“洋零食”也随之涌入中国 , 奥利奥、冰激凌、巧克力、薯片等零食是那个年代的舶来品 , 整个休闲食品市场呈现西化的特征 。
到了90年代末、20世纪初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生产条件的改善 , 国产零食品牌开始抬头 , 市场上涌现出了一批知名的零食国货 , 开始迭代国外品牌——盼盼食品(1996年)、旺旺集团(1996年)、徐福记(1998年)、卫龙(2001年)、来伊份(2001年)、香飘飘(2004年) 。
本文的主角洽洽食品也是在这一时期出道 , 出道时间为2001年 。
在电商渠道兴起之前 , 零食的售卖场景大多是KA卖场、便利店、夫妻店 。
在那个电商还不为大多数人知晓的年代 , 谁占据了更大面积的实体店 , 谁就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